马云曾经说,“临睡前想了千万条路,第二天又返回原路。”
我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着不同的答案,直到自己真正体会才能明白,为什么临睡前的想法在第二天会无法实现?
其中原因,与自己的行为,行动,选择等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举个例子,临睡前我们会给自己制定明天的目标,信誓旦旦的告诉自己,明天我要完成所有制定的目标。结果却往往与现实背道而驰。
回到第二天,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今天会很忙,有工作要处理,有熊孩子要照顾,还有一大堆家务也需要处理,当我们忙完所有的事,再安静的坐下来查看前天晚上临睡前的目标,却发现目标只完成了一半。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能力问题,而是外界因素的影响问题。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目标?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书中作者提到的7个习惯,以终为始,积极主动,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从这七个习惯中,我们可以看到高效能人士的状态是这样的。
那么我们是否做到了这七个习惯呢?
我想这个答案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和状态是不同的,所以管理目标的方法,以及达成目标的态度也就不同。
用老师的话说,“行动虽然能够制造结果,但是高效的七个好习惯才是成就结果的最佳方式。”
好习惯里面隐藏着巨大的能量,比如在他人玩耍时,你在学习。对比之下,就是差异。
也就是说,“为什么孩子们同样是坐在教室里听课,有的孩子可以接受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的孩子却接受不了。”
不是说孩子们的接受能力问题,只是在听课时他们的注意力存在着落差。有的孩子很认真听,有的孩子思维游离,一次,两次,三五次渐渐的没听懂课程的孩子,变得不爱学习。
他们不爱学习的困境不是他们的初衷,只是后来的过程让他们变得懒散。
放任自己和管制自己,我们肯定会选择前者。因为人的天性是有惰性的一面。
有人说,“后来的追赶可以超越之前的不足,但是要养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的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就像是灯塔,当自己懒散时,它会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以终为始,积极主动,这两个习惯告诉我们,在完成目标的时候要坚守初心,积极主动。
要事第一,双赢思维,这两个习惯是说,分清主次,那些目标需要及时处理,那些目标可以延后处理,懂得分清关系,懂得我是问题的关键人。有着双赢思维的导向。
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这三个习惯是告诉我们要了解自己,要合理安排,要更新迭代。
做到高效能人士的这七个习惯,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完成目标。
临睡前不要对自己说,明天我会怎么样去完成目标,而是要在第二天的清晨就开始行动,对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行动策略,做到才是硬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