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豆瓣电影打分事件刷屏了。
近年来,国内电影评论的风一直在变。
不是影评人变“宽容”了,而是做电影的赚得越来越多,吃相也越来越难看,而且你还不能说他吃相难看。
为何国产商业电影不接受差评
因为要赚钱。
商业片的一般套路是,制片方认准这个剧本拍出来能赚钱,先找一个或者多个投资方,大家谈好除去各项成本后各分多少比例的帐,然后再找一个名头响的导演,拉拢来几个能卖钱的主演,拍出来后拿到院线去卖钱。
影片上映前制片方会带上主创团队,拼了命的去各大城市路演叫卖炒热度,一切为了票房。
口碑到底有多重要?
在整个发行阶段出什么幺蛾子,都能直接减少票房收入。
2014年《一步之遥》对骂王思聪,商业片第一次撤下遮羞布,公开摆出“本电影不接受任何差评”的架势。
到了上个月冯小刚对骂王思聪,背后三大投资方本来指望年底靠《潘金莲》捞一波,没想到万达以不看好此片票房为由给出低排片量,冯导给逼急了。
归根结底都是利益的冲突
像王公子这样的人物冯导们自然奈何不了,面对差评顶多只能回骂几句,但对于影评人或者影评网站,分分钟用钱砸死你。
今年以来主流媒体陆陆续续出了几篇稿子,大意是批评某些影评人或者影评网站崇洋媚外,以给国产电影打低分来标榜自己的电影品味。
含沙射影的说豆瓣网。
火也就烧到了豆瓣,水军恶意刷高分,反水军的又恶意刷低分。关于电影刷分问题,豆瓣CEO阿北早在去年的《豆瓣电影评分八问》一文中澄清,恶意刷分都是无效的。
但你以为他们只是怀疑影评网站的评分机制问题吗?
钱买不了你,但可以拐弯抹角的让你闭嘴
针对《人民日报》客户端批评豆瓣一事,网上风传豆瓣受到了上面的压力,阿北否认了这点。但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影评网站,影视行业各路资本早已垂涎已久,无论是收购网站还是花高价钱买电影评分,阿北就是不干。
用户爱的恰恰就是豆瓣这股谁也收买不了我的风骨。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文章代不代表《人民日报》的官方态度?
昨晚人日评论部打了客户端的脸。
评论部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出评论文《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指出中国电影要“承认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
论权威,人日评论部更能代表官方的态度。
客户端的小编估计要写检讨了。
看到官方态度,豆瓣粉定了下心,但资本的恶意才刚刚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