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面临过这种情况,A美食想吃、B美食也想吃、C美食也想吃,但是又不可能一次吃完,只能拍出来顺序,在一段时间内陆续吃完。
吃饭我们是怎么做选择的呢?
也许你会考虑,ABC三种的价格,到达ABC三个点的时间花费,以及三者目前的是否有活动又会、目前自己意愿里最想吃的是哪个,然后排除顺序。
在做产品的过程中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面临一堆产品需求,但是不可能在一个迭代内全部搞定,那在一个迭代周期内如何选择要做的内容也是个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通常上,可能是由boss直接基于经验判断拍脑袋,或者大家讨论都觉得应该做什么,不过总觉得虚了些。之前读到苏杰老师人人系列中设想过用群体打分获得商业价值(但是实操起来比现实),然后性价比=商业价值/实现难度决定需求list的优先级。
如果同类别需求,具有可比性,还可以尝试F/C的方式得到价值高的需求,F代表功能系数(比如有10个需求,每个对应功能值然后求和,F为当个需求功能值占比),C代表成本(简化为瓶颈资源,多数为开发资源,然后同样的求占比)。
———————————-
上面的过程也正应了:不能因为简单就先做,不能因为价值大就先做
得到价值需求或者性价比需求之后,还需要考虑:
杠杆套——连环杠杆的情况,比如#微信# 上线打飞机的那个版本,后来听说是个连环套功能,因为升级版本才能玩打飞机,然后客户端升级版本是微信支付场景的一个前置条件。
纯银V微博分享过关于做一个feature前的思考:
“比如说,我们做一个 feature 之前,先搞清楚三件事:
1、目的到底是什么?抠细一点,再细一点
2、有那些统计数据可以证明这个目的?
3、发版之后,你的数据预期是什么?
把这三点搞明白之后,这个 feature 的优先级,值得投入的研发成本,经常自然而然就浮出水面了。如果预判过于乐观,最后达不到数据预期怎么办?你需要公开复盘,总结经验,修正下一次的数据预期。”
此3条可以是对我们在哪儿、我们去哪儿的清晰的定位,然后feature就是我们怎么去?当然涵盖了想清楚、做不做、做多少、怎么做。
标的建立精准坐标、为什么要去那里、如何衡量完成度,原则其实就是具体的、可实现、相关、可衡量、有时间周期的SMART原则,至少得是个逻辑自洽的闭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