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乏信任:当一个人的动机被怀疑,他所做的一切都会蒙污。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团队里,到处都是充满怀疑的眼光和高度防备的心理,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基本归因错误,是说人们喜欢把自己的过失归因于环境,觉得这事真心赖不着自己;而发现了他人的过失,那肯定是他这个人有问题,要么是能力不足,要么是态度不端正。基本归因错误可能发生在任何两个人之间,但是假如一个团队当中缺乏信任,那成员们就会变得很敏感,更容易发生基本归因错误。一旦遇上点风吹草动,人们就会把事往歪里想,总是怀疑自己办砸了事,是周围有人从中作梗。
如何克服:把信任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能力的信任,意思是由于相信一个人的能力,我们认为他能够圆满做好某件事。有这种信任当然很好,但对于团队协作来说更重要的是第二种:基于弱点的信任。说的是团队成员要敢于敞开心扉,敢于承认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还包括能够在必要时向别人道歉和接受别人的道歉。团队在一起就像家里过日子,既然是过日子就不能太端着,需要大家摘下面具、卸下伪装,这样才会打消彼此的戒备,相信彼此的善意。
二、惧怕冲突:指的是团队内部不同观点的直接碰撞,甚至是激烈的交锋,这种冲突能够帮助团队做到“兼听则明”。你有没有见过这种场面,开会大家一团和气,有了什么想法喜欢藏着掖着,担心说出来会引发争执,影响自己在团队中的人际关系。
如何克服:需要找到一个理想的冲突点,提倡建设性冲突,当一个团队能够经常进行建设性冲突,人们会非常愿意表达不一致的意见,不害怕激烈的争论。因为大家都了解,这代表了一种对真理的追求,是在努力寻求一个更好的决策。一个是挖掘冲突话题,有意识地把一些潜藏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有什么分歧快说出来,一起讨论。另一个是在讨论的过程中营造一种安全的氛围。你可以说,“这个讨论对我们非常重要。现在的气氛可能有点让人不太舒服,但这恰好表明我们在做正确的事情”。
三、缺少共识:如果一个团队内部没有足够的共识,他们的良好协作显然是不可能的。而缺少共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种是决策不及时。好多团队开会时讨论来讨论去,总是没有一个结果,到最后不了了之。问题解决了吗?没有,名义上是打算留到以后再说,但其实就这么一直拖着。第二个原因是决策不明确。有没有见过这种场面,看起来好像是达成了一个共识,等散会之后有人就拉着其他人问,哎,你觉得刚才领导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二个人说,我的理解是什么什么,不知道对不对。你看,全都是揣测。
四个方法可以借鉴:一是分析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样,你可能会发现即便是最坏的结果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二是事先设立一个最终期限,逼迫大家必须在这个期限之前拿出集体意见;
三是团队领导听取了大家观点后直接拍板,不需要过于担心会不会有人不认同,因为你的决策是在仔细聆听了每个人的观点之后做出的,而大多数人只要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感到被团队充分理解,即便最后观点没有被采纳,也可以拥护决策;
四是领导要把决策的结论讲清楚,要有一个清晰的表述,不要说话说一半,也不要觉得开会开这么久了,于是匆匆忙忙地结束,你要坚持再花上几分钟时间清晰地阐述你的结论是什么,然后问问大家这是不是我们刚才的共识,有没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有不同理解,那就继续讨论、澄清;如果没有,那就要求大家做出承诺并付诸行动。
四、逃避责任。主要是指成员之间是否能履行互相监督的责任。也就是说,当你看到其他成员没有兑现承诺的时候,你是不是勇于站出来提醒他,告诉他这么做是不对的。你可能会想,那得看我是不是这个团队的 leader 啊,否则岂不是多管闲事。和这种想法恰恰相反,这本书强调团队里的所有成员都应该履行监督的责任。只有人人监督,才能形成一种社会压力,让每个人都坚决地落实团队的决策。
克服:作为团队的领导者,你要为成员履行监督责任创造一个好的条件。(反馈练习)大家坐在一起,谈谈每个人的优缺点,对团队来说是哪些是有帮助的,哪些是有负面影响的。首先评价团队领导的优缺点,然后团队领导要讲讲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你的感受越真诚,这个练习的效果会越好。结束了对他的反馈之后再换下一个人,挨个进行。
五、无视结果:无视结果不是说不看重结果,而是说团队成员各自为政,关注的不是同一个结果。首先需要区分团队和个人的结果。团队和个人想要的结果很可能不一致,比如团队可能希望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整体效率,但是从个人角度看,这往往意味着不得不改变熟悉的做事方式,无形中增加了工作负担。团队中需要有人来承担很多缺乏锻炼价值的事务性工作,而个人则可能希望少干一些琐碎的事情,多承担那些有挑战的工作,带给个人更多的成长。除了区分团队和个人之外,这本书提出了“第一团队”的概念。散会之后还要各自领导一支由中层管理人员组成的部门团队。那么问题来了,两个团队怎么排序?最应该关注的是哪个团队想要的结果?现实是人们往往会更看重自己领导的那支部门团队,把部门团队看作利益共同体,是所谓的“我的人”。管理层团队想要什么结果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为“我的人”争取更多的资源。
解决:管理层团队当作第一团队,要把管理层团队的需要排在部门团队的前面。当然,不止是管理层,第一团队对于每一个层级的团队来说都是适用的,这样一个大的组织才能朝着同一个方向使劲。团队应当把半年到一年作为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只有一件事是最重要的,称为主题目标。
主题目标具有几个特点:第一,它具有唯一性,不会同时存在多个主题目标,事事都重要就意味着事事都不重要;第二,它具有阶段性,适用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段里,用来衔接团队的长期规划和短期操作;第三,它具有凝聚性,是所有成员共同研讨出来的,并且要在团队例会上定期回顾,即便那些不是牵头人、甚至职责上没什么直接关系的成员,也要参与讨论,给出自己的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