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之【孤独】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之【孤独】

作者: 彻敏 | 来源:发表于2021-05-11 20:48 被阅读0次

    心理学是向内认识自我的重要方法。

    《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这本书一贯遵循作者细腻的笔触,轻轻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在这里,你似乎看到了曾经受伤的自己;在这里,你轻轻抚摸着伤痕慢慢疗愈。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本篇为第一部分《孤独》的读后感,我从中选择了两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进行分析。

    话题一:看见,就是爱

    笑来老师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中曾讲过一个故事,大意是:同样经历的两个人,一个说自己所遇皆好人,所历皆好事;另一个说自己所遇非良人,所历皆霉运。同样的经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故事脚本。

    为什么同样的境遇,另一个人会觉得外面的世界充满敌意呢?

    武志红老师告诉我们:

    你构建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和你内心的黑暗与光明的占比,是基本匹配的。觉得外面的世界充满敌意,那么你真正需要处理的,是你内在的敌意与对自己的不接纳。

    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以上这种人格的形成源于童年的经历,童年时因为各种原因,你发出的声音没有得到抚养者的及时回应,于是对外部世界产生了敌意,以及对自己的不认可。那么,从小在绝境中长大的人,在关系中如果对方没及时回复自己时,会习惯性认为对方不喜欢自己。

    其实,这种认为只是自己的想法罢了,大多不是真的,我们去沟通就会发现,对方的不回应只是有自己的事情而已,并非如你想象的那样,对你不尊重,不喜欢你。

    所以,要是你童年时有过很多缺乏回应的情景,那么在与人交往时遇到别人不理你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不理就不理呗,并不代表你不好。

    看见,就是爱。

    每个人都在向这个世界要回应,而且希望是积极的回应。

    对一个婴幼儿而言,他的确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他的声音先是被听见,可以在抚养者的“心田”里存在,然后他才可能允许别人的声音在他的“心田”里存在。

    所以,做为父母,我们应该做的是:积极回应孩子,让孩子的心中充满爱与力量,不再因为处理敌意而消耗自己的意志。因为只有心中有爱,一个人的世界才会充满爱。

    话题二 做个无条件爱的妈妈

    这个话题是第一个话题的延伸,主要讲的是一个人最初的感受被看见,于是产生了爱。

    英国心理学家莱因说,“存在等于被感知”。也就是说,你感知到我的感受,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是这般存在着。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一个人最初的存在感,来自他的感受被妈妈和其他亲人看到。

    成为一个人的过程,是在心里住下一个爱的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会承受孤独的过程。

    当你心中住着别人的时候,你对对方说话或做事时,对方会感觉到那份温度;当你心中没有住着别人的时候,你说话与做事很容易成为控制。

    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容人之量,这取决于他心中在多大程度上住着一个人。而这一点又取决于他自己曾在多大程度上住进另一个人的心里。所以,父母若想锻炼孩子的情商,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做一个好的容器,容纳孩子的不同看法和负面情绪。

    特别是婴儿时期与孩子共生的妈妈,最好去做一个“无条件爱的妈妈”,对于孩子只有接纳,没有评价。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看见孩子的完美,没有任何缺点,孩子的任何一个细节和孩子的整个存在都像是闪着光。那么,你的“无条件的爱”会成为孩子一生自信的铠甲。

    话题三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可以很简单

    在知识焦虑的今天,很多父母都觉得,不管自己再苦再累,都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换言之,就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很多父母整天除了上班就是每天在孩子的各个培训班之间奔波。父母一心想孩子多学点东西,将来能有一个好的未来,但是往往却事与愿违!孩子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发展,没有赢到起跑线上。

    这,很好的诠释了做对的事永远比把事做对重要。那么,如何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呢?方法很简单:

    父母不严重地入侵孩子就好。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背负父母转嫁的使命,不用分担父母的严重痛苦,也没有被父母的权力意志严重入侵,基本安全,以及生理需求得到了保障,那么他想不赢都难。

    也就是说,相信孩子,给孩子相对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决定自己的事。而不是,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所以,做总是正确的父母,不如做给孩子空间的父母。

    当然,给孩子空间并非放任不管孩子。只是教的时候,问问自己:教孩子的时候,真的是出于孩子的需要,还是出于自恋。如果出于自恋,父母教孩子时,就总会追求这种感觉:我比你强,我比你懂得多。而孩子也容易配合父母,就真的把自己弄得不如父母了。

    还有,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首先父母自己不能掉线。假如你是一个努力拼搏的人,那你的孩子肯定也会有努力的品格,未来可期。

    认识即改变的开始!

    以上两个话题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一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愿我们都能从中受益,做最好的自己,开心身边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之【孤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bnd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