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心理营养》
Q:都说宝宝是夫妻俩的黏合剂,但为什么有了宝宝后,我和老公的摩擦反而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比如老公很反感女儿耍赖或者以哭为武器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而他处理这些行为的方式总是大声呵斥,我不太赞同他的这种方式,但是又觉得这和他的性格以及家庭背景有关,不是简单交流就能改善的。我该怎么办?
A:这种现象确实经常出现。
孩子出生以后,一方面,夫妻俩终于有了共同的小生命,可另一方面,爸爸妈妈很容易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孩子身上,夫妻俩单独在一起的时间大大减少,这会导致你们之间的关系没有过去那么融洽。尤其是妈妈更容易这样,可爸爸又不太好说出来,因为那毕竟也是他的孩子,事实上很多丈夫是会嫉妒小孩的。
所以,知道了这一点就要注意,我们一定要花时间和丈夫在一起,哪怕是讨论讨论小孩的问题。当有分歧的时候,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按他说的做,至少要听听他的看法、意见,即使你不认可丈夫的做法,也不要太纠结、太较真,笑笑就好。等到引起矛盾的那件事过去后,再找机会沟通。而且,能沟通的尽量沟通,要让他知道你不赞成他的做法,但尊重他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有时候,我们过于保护孩子,担心他小小的心灵会因此受伤害,但事实上这种担心有点过头。孩子在家里是很有安全感的,而且基本上只要妈妈是安全的,世界就是安全的,其他的不安全都是小事情。
另外,我们也可以让孩子学习面对不一样的人,他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真空里。你可以引导孩子说:“爸爸生气了,你要怎么办呢?”
她可以学着接受爸爸会凶她,并且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和颜悦色地对她讲话。有些人生气了,就是会很大声地说话。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爸爸不是不喜欢她,而是不喜欢她做的一些事情。你可以对她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做错,那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如果你觉得做错了,那就要改正。如果你不确定对错,就来问妈妈。”
如果孩子不喜欢爸爸这样对她,她也可以学习怎样跟爸爸沟通,怎样为自己辩白,既不让爸爸有被顶撞的感觉,又可以真正听进去他的话。比如可以先想办法让爸爸心情变好,然后跟爸爸解释,“刚才我是怎样怎样……”
将来在幼儿园万一碰到很凶的老师也是这样,能接受的就接受,需要解释的时候,也要用平静的语气跟老师解释。
不要让孩子变得过于骄纵,不要因为家里其他人怎样对小孩,你就不高兴,家里人跟她沟通的方式,将来在外面都会碰到,家庭就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所以不如早点在家里学习一下。比如碰到讲话方式比较伤人的阿姨、姑姑,怎么办?可以学习应对的就应对,也可以学习躲开,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去讨好的。其实懂得交流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慢慢学习怎样和对方沟通,学习不卑不亢地做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