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天启、崇祯年间,陕西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经过朝廷数年的招抚、清剿之后,多股农民军被迫离开陕西,流窜于河南、湖北一带。
史料记载:崇祯七年三月,黄州昼晦如夜,流贼渡河寇攘江北。九月,豫东贼至蕲水(浠水),大队入黄州。崇祯八年正月,寇数万入黄安,杀戮甚惨!二月,流贼“闯蹋天”、罗汝才等由英山窥罗田,突陷之。三月,“满天星”大股掠麻城,镇筸兵副总兵马人龙、副将雷应乾以千余兵御之。贼来益众,遂败。马、雷二人战死,游击冯虎昂、指挥陈某等皆殁。自是蹂躏地方,往来如织。官军迭败气夺,曹伍嬉狎而不救;居民皇然,乃各结砦自保,是为蕲、黄山寨之始。方始事也,郡县残破,挈侣避居,久而成聚;前后二三十年,以次增筑砦堡达三百余。每警,官守城民守砦;或城破而官居守之。乡右衿儒咸主名而坐,策方略自治。积久则策群力而击贼,屡捷,于是四十八砦名天下。
“蕲、黄”指的是今天包括蕲春、浠水、黄州、黄安、黄梅、麻城、罗田、英山、在内的广大黄冈地区。这里东邻皖西、北接豫东,山脉连绵、交通不便,是朝廷统治的薄弱地带。为了应对流寇的运动游击,当地缙绅儒流据险垒石、构筑寨堡。自明朝崇祯初年到清朝顺治末年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先后增筑砦堡多达三百余座。其中有四十多座寨堡,因剿寇有功而名扬天下,这就是明清史料中多有提及的“蕲黄四十八砦”。
崇祯初年,流寇数以万计突入蕲黄地区,当地因地处偏远兵力不足,以致村寨被毁、城镇沦陷。为自保,各地有钱有势的乡绅地主召集乡勇、据险筑砦。实力较强的寨堡在地方官的协调下,也会时常配合当地官兵抗击流寇。据史料记载:崇祯十年二月,流贼复寇罗田。知县统乡兵御之北峰河,斩贼首“王林冲”“坐山虎”,杀贼三十余人。~张登衡令广济,招聚士民防御流寇;县尉魏时光设险于高山,以乡兵守之。崇祯十六年,左良玉受命收复被张献忠攻占的黄州、武汉。收到消息的蕲黄寨堡趁势出击:诸生程天一集乡兵二万,击贼于大冶,杀伪知县侯鼎铉;白云砦主易道三生擒伪知府黄元凯,复黄州。官军进攻武汉,吴敏师以所部联络蕲黄四十八砦,数万人应之。
顺治二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被地主武装击毙,当时的湖北已经基本上为清军占领。当年五月,在福建的南明“隆武帝”降敕令联合义旅、杀伪复疆。接到诏书的蕲黄各砦纷纷响应,“于是,群砦北结商城、固始诸砦,东连潜山、霍山以为声援”。此后,蕲黄山寨多次袭扰被清军占领的罗田、麻城、黄安等地,清军经过多年的征剿,直到康熙初年才彻底平定。
清朝学者王保心对“蕲黄四十八砦”的评语是:始不忍国之乱,继不忍国之亡;此蹶彼兴,以卫土境!
参考文献《蕲黄四十八砦纪事》《南明史——钱海岳》《武昌府志》《汉阳府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