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王守仁的子弟们记录老师的学术讲话及论学书信的集子。“传”是从老师传授下来的,“习”是把“传”熟习。

徐爱是王阳明最得意的弟子,是他的妹夫。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至于先生,然后只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矣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事边幅。人见其少时豪迈不羁,️长泛滥于词章,出入二氏之学,骤闻是说,皆目以为立异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于大中知正之归矣。爱朝夕炙门下,但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渃近而造之愈益无穷: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世之君子,或与先生仅交一面,或犹未闻其馨欬,或先怀忽易愤激之心,而遽欲于立谈之闻,传闻之说,臆断悬度。如之何其可得也!从游之士,闻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遗二,见其吃牡蛎黄而弃其所谓千里者。故爱备录平日之所闻,私以示夫同志,相与考而正之,庶无负先生之教云。门人徐爱书。
王阳明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得益于家学渊源。但是,年轻时,众人总以为他豪迈不羁,沉溺于诗词文赋(那时的诗词文赋大概就是我们现在的小说文学吧),出入于佛道两家。忽然听说他的学说,都以为他是故意标新立异,都没当回事呢。但是!他们不知道,王阳明被贬官后,在贵州潜心修炼三年,在困境中修养平静,“精一”的功夫,已经超然进入圣域,回归正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正可谓“破茧成蝶”,一生顺遂固然是人美好的期望,可是没有经历风浪的人就像一本乏味的小说,是不够厚重没有可读性。更何况,人生而就伴随苦难,遇到苦难,是1.逃避,2.打倒,还是3.一个有诚意的拥抱,不同的选项带来的是不同的人生。我想金庸里的大侠们会选3,苏东坡会选3,曾国藩会选3,耶稣会选3~阿Q们多半都是被迫选2,然后沦落为1吧。提高幸福感的两种方式:降低要求和获得更多。1选项中教优秀者,降低要求,也能度过这或有意或无意的一生。最可怕是彻底堕落,沦落为社会中的一只蛆虫。
所以,当困难来临时,不要害怕,要欢喜;当犯下错误,不要懊恼,要庆幸。经历苦难,而依旧生活充满爱意和激情,这样的人是值得结交和尊敬的。希望你我都能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