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什么?是知识?是答案?还是思维的品质?
干老师在领着学生理解“孤帆一片日边来”的“日边”的意思时,问学生:是不是一只船从太阳旁边来?学生只感觉说法有问题,但原因只能说出是从日边那里来的,只能咬文嚼字地说日边是日边,太阳是太阳。此时干老师没有正面否定学生,而是把学生的思维拽向合适的方向,说:日不就是太阳吗?这样一问,有同学说是,但还有同学不同意。
接下来干老师没有马上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讲了一个故事。“晋源帝问儿子:你认为长安与太阳哪个远?儿子回答说:太阳远。因为从来没听说过有人从日边来。”然后把学生带入这个故事中一起思考、辩论、发表意见,是长安远还是太阳远,是放上天的气球远还是长安远?太阳远?慢慢的,学生终于真切悟到了日边表示很远很远的意思。
虽然,日边的意思老师直接告诉学生,强加到学生认知上,他们似乎也能理解,想想自己平时更多的时候不都是这样做吗?但是干老师没有,他是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的思维向前走一步,再走一步,通过激发深层的内在思维,让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相连结、内化、吸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最终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的累加,完善的不仅仅是自己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得到了锻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