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告诉我,说你要出去吃饭。一种熟悉又难过的情绪突然的蔓延出来。我知道不是你不想让我搭车,是碰巧你真的有饭局。尽管我也碰巧有人同行,我还是被那熟悉的情绪击中。
已经有很久了,我们不再单独交流,也不再刻意一起跳操或打球。我们依然像朋友,但绝不是真正的朋友。我们大概都以为过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吧。可我为何还会被那熟悉的情绪击中,鼻翼酸楚。
张德芬说,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她还说,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是的,这也许是我们一直在误解在痛苦的原因。我总是拼命的解释,你从来不屑于解释。于是我们的误解堆积成隔膜的高墙。终于让我们再也看不到彼此,让那曾经的温暖变了冰冷。
不想再去回忆那些往事。我就坐在这里一遍遍读着张德芬的话,当那种熟悉又痛苦的情绪出来的时候,你可以试着问自己“我可不可以欢迎它?”“我可不可以接纳它。”“我全身心的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这种情绪一遍一遍的冲击着我的身体,像电流麻酥酥的一遍一遍的通过我的身体,从头到脚。
张德芬说,我们的遭遇是配合我们需要的那种情绪而产生的,这就是我们的一种模式的习性。是的,对此,我深信不疑。六年,你喜欢了拒绝—屈服,我喜欢了主动—自责。我们在争吵,在误解中一次次的完全了这种模式。你说你似乎喜欢了争吵,我想我似乎喜欢了自虐。其实是我们太喜欢了争吵、自虐之后的那种相互包容的温暖。
张德芬说,凡是你抗拒的,都会坚持。没错,我们就这么一边抗拒着这种奇怪的相处,又不可改变的坚持维系着这种我们憎恨无比的相处。
张德芬说,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也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是的,很久了,我终于放弃了主动—自责。每当这种情绪来袭时,我都告诉自己我的“毒瘾”来了,我接纳它,我专注的去找一件事情做。我便这样一次次的放下了它。
我知道此时我的“毒瘾”又发作了。我在写文,我不会再把这种情绪送输送给你。我知道,我改变了主动——自责,你就失去了拒绝——屈服。是的,我看到了你的快乐,你的由衷的快乐。我温柔下来的语言和态度,使你失去了攻击的欲望。你需要温暖的包容。
当我决定改变自己的时候,我开始学习臣服,臣服现实。张德芬说,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是的,六年,我们做了许多的努力都没能改变我们痛苦的相处模式。当我们终于决定臣服的时候,我们的关系开始和谐了。尽管我们的距离依然切近又遥远,但我们都放弃了挣扎。因为我们清楚的看到我们越是排斥我们的相处模式,我们越无法赶走它,而是更强烈的一次次旧戏重演。
终于,幸好,我看见了它,接纳了它,然后学习放下对它的需要。我知道此刻我又一次的强烈的需要它来安慰我被过往唤醒的痛苦,但我更知道我必须有足够的心量去包容和接纳。这个功夫,也许我得用很久甚至一生的时间去修炼自己。
感谢张德芬,让我《遇见未知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