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一篇文章,题目颇有些标题党的意味,但是读完发现,确实嫌疑更大了,其名为《站在教育终点思考教育起点》。
文中的教育终点是指大学教育,而起点则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文中提到了三个观点,也就是在幼儿和小中学阶段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两个好的习惯和一个家庭具体做法:即培养孩子运动的习惯、培养孩子自主意识和独立能力以及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
这里面前两点,我是十分赞同的,如从小培养运动习惯,拿我自己做个反面例子,我是没有经常意识到的,只是偶尔心血来潮,会来个集中训练,结果就是我的体育综合素质是比较差的,以致于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甚至工作之后,一谈到体育锻炼我都是羞愧万分的。
而健康对于青少年或者一个成年人其重要性在怎么强调也是不为过的,因为他是生命的基础,是所有辉煌和荣耀的前提,有了他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奋斗、成长和成功。
还有,独立和自主意识,这也是进来我经常思考和关注的内容,以后还应该继续强化关注,有意识地培养,不仅是自主思考、自我意识,更包括自我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综合能力。
但其中有两点我是不敢苟同的,首先关于教育地点和终点的定义和论述,因为我不认为教育有起点,更是没有终点的,仅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而言,幼儿也不仅仅是起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才是起点,社会教育也才是终点,而学校教育只是一个阶段而已,毕业证书仅仅是一个文凭进出社会的一张门票,至于门票背后所蕴含的知识和能力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取得文凭,但是应该达成的能力并未掌握,那是需要继续接受教育的。
教育起于人的生存需求,伴随着人的的发展需要,而融于社会要求,最后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要求综合作用中,经过社会实践检验,逐渐形成如下过程:
认知-实践-再认识-再实践……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教育应该是一个只有起点而又永远没有终点的螺旋往复的过程。
在这里我认为有人始终在混淆教育和学习的概念。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人成长(就具体内容而言,又分为系统知识积累、专业能力提升、正确三观养成)的过程,因而其主导者是教师(从领域来源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对象是学生个体。而学习则是从个人个体角度而言,其主要是指个人不断提升、成长的过程,从动力而言,其也分为外在驱动力和内在动力。因而,从大的概念而已,教育是从属于学习的,是服务于个人成长的、是服务于社会或个人需求的。
而个人的成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成长,即个人某些认识、能力与价值观与昨天相比更加成熟;二是适应成长,个人某些认识和行动力,更能符合发展规律、满足社会需求、引领前进潮流。
因而,对于一个个体而言,其成长需要具体包括两个:个人成长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虽然,有些时候这两种需要是相互矛盾的,比如学生娱乐和社会高考的冲突,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两者又是相一致的,比如,高考是个人成长的最要阶段和试金石,也是目前中国社会选拔人才的最好方式和途径。
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主要目标定在了满足个人阶段成长需要的层面,比如,高中主要定位在了高考的需要层面,实际上这既是个人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的需要,两者并不矛盾。但是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教育目标过于唯一化和单纯化,导致了教育的失败。
实际上,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孩子的个人成长不仅仅是高考,还包括如何面对个人生理变化、如何正确与女性交往、如何与社会有效互动,作为一个即将成人的个体如何适应社会等等诸多方面。
而现实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这些正常需求往往会被残忍地无视、打压,甚至抹杀。
因此,家庭在某些方面可以配合学校,但是家庭教育绝不能完全配合或者服从学校教育。
家庭应该作为孩子诸多压力的缓冲带,而不是增压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