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老 了
顾 冰
多年前,一个春光明媚的双休日午后,我沏上一杯清茶,安闲地坐在阳台上,习惯地翻阅当天的报纸,蓦然,眼前一团迷雾,那报纸上豆大的字,犹如一只只游移飘忽的蝌蚪。我甚觉奇怪,前一日,单位开会,我还宣读文件,那上面的字,可是看得一清二楚,怎么仅仅隔了一天,就大相径庭了呢?我使劲揉了揉眼睛,又把报纸使劲地往眼前靠,这才勉强把稍大号的字看清。这时,我脑子里迅捷闪过一个词:老眼昏花。我变老了吗?几乎在同一瞬间,我又立刻否定了自己,不会吧!
但不久,这种想法,又占据了我的思维空间。那次,我在济南火车站,买票去周村,想去看看阔别几十年的老部队。在我取过车票,正准备离开售票窗口时,蓦地发现车票是邹城,而不是周村。这个售票小姐是怎么搞的?也太马虎了吧!我向她说明情况,要求改票,但她却死活不认账,还赖我说的就是邹城,票,不能调换!我虽然是江南人,普通话不标准,但自感Z0U(邹)和Zh0u(周),还是分得清的,而且,为了怕她搞混,我还特意说明,是淄博市的周村,天下第一村,遗憾的是,她耳朵不知干嘛了,这后一句话,她压根没注意听。也许是引起了周围人的不平,在我后面的一个人说话了,这位先生(指我)明明说的是周村,我听得真真切切,你还强词夺理!可是,无论我怎么说,人家帮我怎么说,她一副傲慢的样子,甚至指责我是无理取闹。面对这样的人,按照我平常的脾气,早就要火冒三丈,要和她论理一番,起码也要投她一诉。然而,却不知咋的,我的心里一点也冲动不起来,更不感到丝毫气愤。我将邹城的票撕了,又重新买了一张周村的票。过后,我想,都说人老了,脾气没有了,我真的是老了吗?老了真好,不然,今天不要惹祸了!
我依然不觉得自己老,直到有一次遇到并不愉快的乘车经历,我才突然有所感悟。那次,我去北京,提着沉重的行李,挤上了一辆公共汽车。车上人很拥挤,简直无插足之地。不过,我习惯了。因为,以往我无论是乘何公共交通工具,除了有座位票的以外,我都站着,即使有空位我也不坐。记得有一次从济南乘火车去上海出差,我将座位让给人家,足足站了十五六个钟头,一直站到了上海。在我心中,我依然是一位军人,军人应该把座位让给别人。这时,女售票员热情地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北京是文明礼貌之都,哪位年轻乘客,发扬一下风格,给这位老大爷让个座,我代表乘务组向你表示感谢。这位姑娘一连吆喝了二遍,全车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我身上,长时间无人应声,我觉得甚是难堪。因为,那年,我还不到60岁,只是头发差不多白了大半。我后悔来京前,没有听老伴的建议染染发,要不,也不会发生这样有损这个城市形象的事,你想啊,人家心里一定不情愿让座,但不让吧,面子上又不好看,所以,坐着的人只当没听见。刹那,车厢里一下子一点声音也没有,空气变得像凝固了一样。突然,一个人站了起来,招呼让我坐。我看他年纪也不小了,便推辞说,还是你坐吧!他说,你就别客气了,我才七十出头,比你老哥总还年轻点。我真有那么老吗?我不自信起来。
其实,不管自信不自信,地球照旧转个不停,草木春荣秋枯,年年都在循环往复。 直到有一天,我身边亲近熟悉的人,陆陆续续地都离我而去,父亲母亲走了,舅舅阿姨走了,叔叔姑姑走了,几个表兄弟也走了,至于同学、同事和战友,走的更是数不过来,前些年,人家叫我老顾,现在叫我顾老了,我俨然成了圈子中的年长者,我才认真考虑起老的问题。比如,在失能的日子里,是进养老院,还是请居家保姆,身后,是入墓地,还是海葬,还有哪些事想办还没办,哪些人想见还没有见,哪些地方想去还没有去,哪些话想说还没有说,等等。是呀!微信和QQ群里我那帮难兄难弟,一向家长里短的可真热闹,以前总能看到谁的儿子结婚了,谁的女儿出嫁了,后来,是谁的孙儿上大学了,出国了,如今,这些讯息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谁谁谁不见了,没音了。此外,还有那些一篇又一篇看似豁达乐观,实则寒怆悲壮的自慰文章,诸如,活在当下,珍惜今天,活一天,就快乐一天,云云,读之,感觉仿佛是在向这个世界的告别书,这莫不是因为我们都老了吗?是的,确定无疑,我真的老了!只是我们还不觉得,因为,人生实在是太短了,时光太不经过,走得太快了。等到我们觉得老了的时候,一切都为时已晚,而人活着的时候,谁能想到“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