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作者: 龙潭593闫慧 | 来源:发表于2018-12-10 21:23 被阅读4次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最美的花,不一定要有华丽炫彩的外表,不一定要有沁人心扉的香味,不一定要有常开不谢的毅力;最美的花,总是开在最安静的地方,那么的润物细无声,却又时时刻刻让你感受着他的存在,用他的磁场力影响着一波又一波的“赏花者”。

    最美的花开在孩子们的心间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孩子们一大早自发地给彩虹花写祝福语,写诗歌,表达对彩虹花无比的热爱!

    最美的花点燃了孩子们的激情

    这是我们晨读史上第一个上麦记录

    每天进入班级,孩子们都会自觉地把彩虹花放好,自觉地读诗配画,这一幕已经成了我们清晨最温暖的陪伴。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为了争取能够上麦,早到的孩子还特意推选出了班级抢麦高手崔翔禹同学,由他专门负责抢麦。课程还没正式开始,认真的崔翔禹就早早地站在黑板前等候了!只见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一根十指早已伸出,时刻准备着。当下方刚出现举手两字时,只见崔翔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嗖”的一下按了下去,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孩子们已经欢呼雀跃起来“老师,咱们第一!第一!”“什么第一第一呀?”弄得我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说时迟,那时快,教室里仅有的早到的六个孩子已经整齐地排成了一列,准备上麦展示了!我这时才恍然大悟,噢,真的是太惊喜啦!虽然以往我们也上过麦,但是举手排在第一位,而且第一个被邀请上麦,这可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呀!难怪孩子们激动得直喊第一呢!

    当摄像头对准我们时,孩子一看只照到自己下半身,连忙往后退几步调整,眼疾手快的逄鑫还赶紧旋转了一下摄像头的方向。这回,屏幕里出现了孩子们完整的形象,他们立刻站得笔直,精神抖擞地读起了诗。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虽然由于时间还早,我们班只到了六个大宝贝,还有一半同学没有来,但是同学们的热情高涨,丝毫没有削减他们晨读的热情,看他们读得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多么卖力!多么专注!多么认真啊!“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给我的勤奋好学的孩子们点赞!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最美的花绽放了孩子们的笑脸

    瞧,虽然我们教室外面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但是室内我们却温暖如春,因为孩子们的笑脸绽放了!这岂不是冬日里最美的花吗?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最美的花浸润了孩子们的笔尖

    贾岛的这首《冬夜送人》理解起来并不难,前两句交代时间、地点、环境,渲染离别悲凉伤感的氛围,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第三句点出离别之愁,直抒胸臆。第四句,借楚山无限,路途迢递,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担心。孩子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再加上自己的预习,一字字、一句句的理解和感悟也悄然从笔尖流淌。

    ①体会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石宇擎的晨读本上这样写道“全诗以悲景衬悲情,书写了冬夜送人的寒冷境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恋恋不舍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叮咛!”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从孙慧鑫的笔记中也能窥探到小姑娘对古诗情景的描写作用已了然于胸。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②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崔翔禹这样写道“在这黎明时分你离去,心中万般不舍呀,不得不为你担心!”作者贾岛那种内心深处对友人的不舍和担心,看来小禹是完全理解了!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③孩子们的再创作,亦情景交融

    若说作者贾岛是情景交融,那么当我看到逄鑫和逄玉这对双胞胎兄弟俩的诗配画时,让我如身临其境一般,他们的作品又何尝不能称之为情景交融呢?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最美的花就是“彩虹花”,它开在了“互加计划”舞台上;它开在了“美丽乡村”课堂上;它开在了“助学教师”讲台上;它开在了“乡村娃娃”心坎上。

    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所以,老师们,我们一定会是最幸福的。因为我们把种子撒向了漫山遍野,不久的将来,那些都是璀璨之花,晶莹之花。所以,老师们,彼此祝福吧,让我们一起满怀信心与期待,一起在这最安静的地方欣赏蓓蕾的绽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日里绽放的蓓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ad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