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方法
信息爆炸时代如何高效阅读

信息爆炸时代如何高效阅读

作者: 太古奇迹 | 来源:发表于2018-02-12 18:09 被阅读43次

    说到高效阅读,现在很多人都有了解甚至学习过,而且目前市面上的这类书也不少,我也来谈谈我自己关于高效阅读的一些个人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有不当之处,也希望包含,重在交流学习!

    这里是音频版连接:《信息爆炸时代如何高效阅读》

    | 一、阅读前的准备

    在这里,我将会聊到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阅读前应具备正确的阅读心态,第二部分:阅读前要提出的四个问题。

    第一部分:阅读前应具备正确的四个心态:

    1. 不要把一本书看得太重

    第一个心态:不要把一本书看得太重。相信我们大部分人基本都有这样的观念,当阅读一本书前,对书往往都是比较看重的。这里通常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呢,是我们主观上认为既然是书,那就一定是好东西,书里的内容都是好的,因为我们就是被这样教育着长大的,也就自然的这么认为了;其次,是我们或多或少在阅读一本书前,都从其他渠道可能了解到一些有关书的正面信息,比如朋友的推荐,他人的书评等等,有了这些通常就让我们认为这本书会带来惊喜,对书也就看得比较重。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我们认为的那样;我们都知道,对于写书的作者是有高低之分的,有的作者可能在写作的领域已研究多年,甚至已经出过好几版的书,且颇受好评,那这样的作者写出来的书通常都是非常有质量的;相反,有的作者可能是初次写书,也可能对所写的领域初次撰写或研究并不深入,那写出来书的质量可能就不是那么的理想。同样的,对于同一本书,每个人阅读后的感悟都不尽相同,而读者的层次也有高低之分,对书中看中的知识点也可能不同,别人认为写得很好的书,你抱着很大的期望去读,读完后才发现并没有说的那么好,甚至让自己大失所望。所以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书中好的内容就把它好好吸收消化,书中一般的甚至不好的就要果断忽略掉,我们阅读要有所期待,但不要把一本书看得太重。

    2. 不是每本书都值得精度

    第二个心态:不是每本书都值得精读。我们很多读者在拿到一本书后,就从前到后逐字逐句的开始线性阅读,遇到不懂的就开始死磕,然而就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不是每本书都如想象的那样有质量,有的书中所关注的问题因为时代的变化或事物的更新迭代,可能已经不再是问题或者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这时我们就只需要快速掠过,不需要再花太多的精力在上面。同样的,一本书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重点,事实是大部分的书的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才是重点,其他的更多只是衬托重点,而这些衬托,我们也只需要快速掠过,将更多的精力花在重点部分。先快速把整本书略读一遍,确定一本书确实值得精读后再花更多的精力去精读才是正确的。

    3. 不要有内疚感

    第三个心态:不要有内疚感。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些不明白了,阅读还有内疚感吗?前面我们说到一本书内容的质量是有高低的,当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发现这本书其实写得并不怎么样,让你很快失去兴趣继续读下去,可这本书毕竟也是自己花钱买回来的,自己就这样不想读了,心理有时会觉得有些对不住自己或者纠结于是否要认真看完此书;同样的,我们在高效阅读一本书时,在其中一些环节会略过书中的部分内容,但通过这个环节的阅读,我们已经判断出这本书可以不需要再读了,而这这本书在此时可以说是并没有完全读完的,那我们的心理也可能会有些不舒服,甚至感觉似乎对作者不尊敬等等,这些就是我们所这里所说到的内疚感。然而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我们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把书读完,更重要是要从书中获取到我们需要的知识。特别是在阅读传达知识类的书籍时,通常都是带着问题与目标去阅读的,我们必需将更多的精力花在能解决问题的内容上,而不是要去把一本书前前后后的弄个透彻,当然,有些书确实需要这样,才能读懂,但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只有去除内疚感,我们才能更好的阅读。

    4. 阅读一定要有所期待

    第四个心态:阅读一定要有所期待。也就是说,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一定是带着问题与目标去阅读的,我们要期待书中可能会给到我们对于问题的解答,给到我们惊喜等;而无所期待的阅读,说白了也就是消遣,为了打发时间,而漫无目的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多数情况下可能不会有多少收获,有了期待,才会有动力,才会花时间与精力去认真的、主动的阅读一本书。

    第二部分,阅读前要提出的四个问题:

    1. 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讲什么?

    第一个问题:总的的来说这本书在讲什么?这个问题要求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能够从整体上去看一本书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去回答这个问题,回答得要够精简效果才比较好。比如总体上去概括《如何阅读一本书》就可以这么来说:“这是一本讲解有关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技巧的实用型书,作者提出并讲解了阅读层次的概念,还提出阅读一本书时应该问出并解答的四个基本问题,同时给出了常见类别书籍的阅读方法建议,最终引导我们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通过这样简洁的一小段话,就可以把这本书的内容进行很好的概括了。一本书通常都有自己的主题和与主题相关的骨架及发展脉络,只有找到这个,才能从整体上判断一本书在讲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完一本书后,觉得自己读明白了,结果某天你与他人交流到这本书时,却不知道怎么来介绍这本书,甚至讲了一大堆的话,反而觉得并没有说完甚至没有说对,那问题就来了,你看明白了这本书却说不出来,通常情况下是你并没有真正看明白这本书。所以为了更好的培养我们的整体感,真正去读懂一本书,就需要尝试着在阅读前提出这样的问题,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尝试着去回答这个问题。

    2. 这本书重点都讲了些什么?

    第二个问题:这本书重点都讲了些什么?第一个问题要求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能够从整体上去看一本书的内容,要求找到书的核心主题,那么这第二个问题则是要求我们根据核心主题来找出从属主题,通过带着这样的两个问题去阅读,我们就更容易把一本书的重点部分给抓住,从而掌握一本书的核心价值。

    3. 书中讲的有道理吗,为什么?

    第三个问题:书中讲的有道理吗,为什么?当我们通过前面两步知道一本书在讲什么之后,这第三步就需要我们来判断书中讲述的是否有道理,并结合为什么来给出依据。这样的依据通常情况下,作者已经在书中给出来了,我们需要找出并判断这些依据是否真的有效。然而在作出判断前我们必需先把作者表述的内容先弄明白,同时给出判断的依据,否则我们的判断就只是在无理的发泄情绪而已。当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我们才算把一本书给读明白了。

    4. 这本书带给了我什么?

    第四个问题:这本书带给了我什么?这个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我们明白一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对于自己是否有用。比如,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虽然有道理,但对我现在以至未来基本没有什么实际用处,那我对阅读这本书而言可以说就是在浪费时间。但反过来,如果一本书对我而言,读完后发现很有价值,无论是提出的概念,还是实际的操作方法或其他什么,那么,我们就要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拓展阅读,是否实践书中的方法,同样需要判断这本书是否值得收藏,以便日后随时查阅研读等等。通过这样我们才能把书的价值发挥出来。

    | 二、系统的略读一本书

    前面,我们聊到了“阅读前的准备”,这里我们聊聊“系统的略读一本书”。我们知道,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各类知识、概念层出不穷,而这方面的书同样非常多,书中内容的质量也有高有低。如果每拿到一本书就从前到后,一字一句的开始阅读,结果读完后才发现,其实这本书写得并不怎么样,这时呢,心里可能会有些失落,觉得时间花得有些不值,但是我们却已经花了不少时间了。所以在此我们必需要有一种方法,就是去高效的了解一本书整体上在讲些什么,然后根据初步判断再去决定是否要认真的精读此书。说到这里呀,我想请听者朋友问一下自己,通常是通过什么样的阅读流程去了解一本书的呢?我相信呀,大部分的人在拿到一本书后,基本上都是从头到尾的开始阅读的。这并不奇怪,因为在没有学习过阅读技巧的人来说,一般都是这样去阅读的。但这样的阅读方式通常更适合于阅读虚构类书籍,比如小说。如果用这样的方式去阅读非虚构类书书籍,可能就不是那么的理想了。特别是传达知识类的书籍,如果以这种方式去阅读,通常在读完一本书后,从整体上想要把把握一本讲了些什么,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那我们究竟要如何系统的略读本书呢?其实呀,我们知道一本书通常都有相对固定的排版顺序,对于阅读,我们同样也可以按照一定的阅读顺序与技巧去阅读,就可以高效的了解一本书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讲讲。

    1. 看书名及序言

    第一步:看书名及序言。相信我们在阅读一本书前应该不会有不看书名就开始阅读的吧,但看了书名后,我们有多少人去细细思考过书名呢,特别是副标题。其实我们只需要对书名稍作细细的思考,比如: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这个名字能够折射出什么样的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是属于那个范畴呢?这个范畴的内容对我有用吗?等等这些。因为书名就是一本书全部内容最为精要的概括。而如果有序言的话,再通过阅读序言,我们便能了解到一本书的写作背景,同时更进一步的判断书中的写作内容。有了这一步,我们不禁能够对书作出初步的归类并判定写作的大致内容。而且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一本书,才是主动阅读的基础,同时,更能让我们对书中的内容有意愿一探究竟。

    2. 看出版介绍

    第二步:看出版介绍。记得在以前,我自己在阅读时,是基本不去看出版介绍的,在拿到一本书后,先是看一眼书名,然后后大致看一下目录,最后就开始阅读起来。但这样的阅读方法并不理想,因为时常拿着一本书读了好一会儿后才发现,其实这本书有些名不副实,写得并不怎么样,觉得有些浪费时间。后来通过学习实践后才知道,原来这种情况是可以尽可能避免的,那就是看出版介绍。看出版介绍就如同看书评一样,可以侧面的判断书中内容写得是否有质量。虽然有些时候,出版介绍写得有些夸张,但总的来说,还是能基本反应这本书内容的质量的。而且写得好的出版介绍,还能很好的将书本核心内容大致摘要出来,通过这些就能对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起到初步断定的效果。

    3. 看目录索引

    第三步:看目录索引。通过前面的两步,我们可以对一本书可能会讲什么,已经有了初步的猜想与判断,但要想更进一步了解一本书要讲些什么,那就得要看目录索引了。通常情况下,一本书都是有目录的,而这个目录更是作者花了不少时间才制作出来。他就像是一本书的地图一样,能够清晰的反应出书中的内容纲要,更能反应出整本书作者对主题的写作思路与架构。然而现在我们很多的读者可能都很少去认真的阅读目录,通常是大致看一下目录,然后就从前到后的开始对一本书进行线性阅读起来。往往在读完一本书后,对一本书内容的写作思路与架构很是模糊。当读完一本感觉不错的书后,就只是感觉不错,只记得其中的大致片段,而且比较凌乱。更关键的是,如前面所说,阅读了好些时间,才发现书的内容写得不怎么样而感到不爽。但在认真阅读过目录后,这样的情况就要少得多。因为在阅读目录时,能很好的看到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思路与架构去写作本书的,而每一个目录索引都是能够很好的反应一个章节的纲要,通过这个纲要,我们可以去猜测作者可能会写什么,怎么写,然后在阅读此章节时,再去印证,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的调动阅读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让我们不经意就主动阅读起来。

    4. 章节略读

    第四步:章节略读。在前面我们多次提到一个词,那就是“线性阅读”,这种阅读方式通常更适合阅读像小说这样的虚构类书籍,因为我们都不愿意错过小说中的每一个细节,而在阅读非虚构类书籍时,这种阅读方式就不那么理想了。非虚构类书籍特别是传达知识类的书籍,我们更建议采取章节略读的方式进行阅读,如果这本书非常值得精读,那在精读之前,也一定要先进行章节略读。那什么是“章节略读”呢。其实呀,这是相对于以线性阅读的方式阅读完整本书面言,“章节略读”就是在阅读时,对于章节、段落进行有选择性的挑重点阅读即可。我们知道,在非虚构类书籍中,作者很大一部分的内容都是在阐明重要论述。而书本内容只要不是专业性很强的,或读者初次接触某类书籍,或理解能力有限,那么通常情况还是能够理解作者的论述的,那这个时候自然是可以略过作者为了阐明论述而写的辅助性内容了。如果真的遇到不易理解的内容也不要就此停下来,同样先略过,当我们把整书内容过一遍后,或许又能够理解了,甚至判断出这里的内容其实并不重要。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便可以更加高效的了解一本书。

    5. 控制阅读节奏

    每五步:控制阅读节奏。说到这个阅读节奏呀,主要是讲阅读快慢的把握。我们读者的阅读速度有的比较快,两三个小时就把一本十到二十万字的书给读完了,而有的读者读这样的一本书却用了好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出现这样的原因通常与个人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相关。对于理解能力,一般会根据阅读量的多少而逐步提升,这也是比较直接的方法。但对于阅读习惯,我们却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当我们在阅读一本书时,应当采取适当的节奏,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不一定是好事,读得太快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可能会造成对书本内容理解程度的下降,读得太慢虽然增加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程度,但对时间的消耗可能又太多,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时间却是最为宝贵的。所以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要控制好阅读节奏才是恰当的,遇到容易理解的就加快速度,遇到不容易理解的就稍微放慢速度。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又会遇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时不时会出现阅读视线的逗留与倒退这种情况,这同样是阅读习惯所致。我们很多读者在阅读一行文字的时候,会在好几个地方发生逗留现象,更有甚者会在阅读两三行后,眼睛会不自觉的重新倒退至开始位置,这种情况是很影响阅读效率的。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下意识的提醒自己不要出现上述的情况,以减少甚至杜绝它。再者,也可以采取比较笨但却方便有效果的办法,那就是用手指指着你要阅读的内容,从前向后移动手指,让眼睛跟着手指阅读,根据情况调整移动的速度。虽然这样的方法不是人人都喜欢,但只要养成了习惯,自然也就好了。再者,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特别是非虚构类的书籍,通常都是建议读至少两遍的,第一遍也就是我们这一讲所讲的——系统的略读一本书,主要是从整体上了解一本讲了些什么,而第二遍——高效抓出书中重点,则是要了解一本书具体讲了一些什么,怎么讲的。通过这样的两步,我们通常就可以把一本书读明白了。至于是否还需要第三遍或更多的精读一本书,那就需要根据书本具体的难易、经典程度及对自己而言的重要程度看了。

    | 四、高效抓出书中重点

    通过前面的交流,我们已经能够高效的从整体上了解一本书是在讲什么,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需要从细节上去了解一本书具体都讲了些什么。可我们如果采取从前到后逐字逐句的线性阅读,那就不是高效阅读了。前面我们也说到过,一本书特别是传达知识类的非虚构类书籍,书中通常只有一小部分才是书中的重点内容,其它的基本都是非重点的辅助性内容,那我们在阅读时,如果能够高效抓出这书中的重点,不就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了吗?那下面我们就来讲解如何高效抓出书中的重点。

    1. 以视读代替线性阅读

    第一个方法:以视读代替线性阅读。在前面我们讲到过线性阅读,这也是大多数人都惯用的阅读方式,拿到一本书就开始从前到后,一字一句的阅读起来。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细节的理解,但这样的阅读方式,并不是我们要讲的高效阅读。为了更好的实现高效阅读,在这里更建议以视读代替线性阅读。那什么是视读呢?说得简单些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就眼睛而言,不再是从前到后逐字的看要阅读的内容,而是成片的看。就像我们在看一幅画那样,不是将视觉聚焦在一个点上,而是整幅画上,通过大脑的形象记忆来加快理解。当然这是需要通过适应性训练后,才能达到的效果。现在有很多讲视读技巧与练习的,如一目数行什么的,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是需要花不少精力才有可能成功的,在这里我们不要求一定要达到那样的程度才行,但简单的小技巧还是可以的,如:一目十数二十字左右,基本是人人都可以,而且不难。我们只需要稍做调整并练习就可以做到。比如在阅读一行文字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这一行文字的长短,将其拆分为数个小片段,这里通常可以标点符号做为拆分点,然后一眼看去,就把整个小片段作为聚焦对象而不是单个字,看清后,再逐个片段向后推进。当然要想获得更好的视读能力,也可以适当的去学习更多视读的技巧。我们这里主要是介绍“视读”这样的阅读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便可以取得更快的阅读速度。

    2. 找出关键字或关键词

    第二个方法:找出关键字或关键词。第一个方法的目的是让我们获得相比线性阅读而言更快速的阅读技巧,但快速阅读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快速找出书中的重点,如:关键字或关键词。很多时候,书中一句话或多句话的目的都是在说明一个关键词,只要抓住了它,那也就抓住了重点。比如:沉默成本、边际成本、碎片时间、线性阅读、视读等,这些都是不同领域的关键词。初次提出时,作者通常都花了不少文字来做详细解释,但都是在围绕这个关键词在进行。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就要去找出这些关键字或关键词。那如何找出呢?通常我们可以采用这样一些技巧:1、在书中,作者有特别注明的字词,如加粗、显眼的字体或颜色等,这些通常可能是关键词;2、专业领域中的专业词汇。当阅读一本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时,通常会出现一些专业词汇,这些也可能是关键词;3、那写让你头疼、不易理解的字词,虽然这个技巧准确率稍低些,但也是可行的;4、本书作者与其他作者发生争执的某个用语,通常也可能是关键词。这些就是常用的找出关键字词的技巧了。

    3. 找出关键句子或段落

    第三个方法:找出关键句子或段落。我们知道,一本书通常都有好几个章节,组成章节的就是段落,而一个章节的诸多段落中,只有少部分段落才是重点。同样的,一个段落中也只有少部分句子是重点。前面我们说要找出关键字或关键词,但找出来后,我们更需要明白它的具体解释,这才有意义。而这些解释,通常也都是隐含在关键的句子或段落中的。在这里,我们介绍四个常用技巧:1、如找关键字词一样,哪些作者有特别注明的句子,通常可能是关键句子;2、作者阐述判断及判断理由的句子,也可能是关键句子;3、关键字所在的句子或读者自行链接前后文字组成的句子;4、段落的开始或结束部分的句子,同样也可能是关键句子。而对于找出关键段落,那就要容易多了,因为通常情况下,关键句子所在的段落一般也就是关键段落了。

    4. 通过主旨判断重点

    第四个方法:通过主旨判断重点。这里应该从两个层面来说明。首先是从一本书的整体层面来看,书名或副标题其实就是一本书核心主旨的概括。而围绕这个主旨进行论述的顺序、架构与重点,基本可以通过分析目录来作出初步判断,通过这一步,我们可以找出与整书主旨相关的重点章节,然后可多花些时间来进行深入阅读,而那些与整书主旨相关性较小的章节,就可以花相对较少的时间进行快速阅读。其次是从一个章节的层面来看,每一个章节也都有自己的主旨,通常也就是标题,根据此技巧就可找出与主旨相关的重点段落进行深入阅读,其他段落则可适当加快阅读速度。当然,这个更多的是根据作者的思路来判断。而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路来做判断,比如:你不了解的主旨,这对于读者来说也是重点,因为书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你已了解过的主旨,那这样的主旨通常就可以快速略过,而将精力花在不了解的主旨上。又比如:你了解过的主旨,但作者却有更新的论述,那这个更新的论述通常也是重点。再比如,你了解过但并不怎么注重,可作者把它抬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那这个主旨通常也是重点。

    | 五、输出才是更好的阅读

    前面我们聊的都是输入,现在我们聊一下“输出才是更好的阅读”。通过前面,我们已经把高效阅读一本书的初步技巧都聊了,这些都是为了输入,那为什么还会聊输出呢?我们都清楚,我们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一本书给读完就了事,更为主要的是要弄明白这本书究竟讲了些什么,对我有什么用,我要如何运用?而这些,说的简单点,就是输出。这更是验证有没有把一本书读明白的直接方法,更能加深我们对一本书的理解与记忆。那我们来介绍一些常用的输出方法。

    1. 评论一本书

    第一个方法:评论一本书。相信呀,任何人在读完一本书后,都会有自己对此书的看法,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但无论如何评价,都首先要记住一点,那就是,在评论前我们必须要先弄明白被评论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书中的观点、写作思路或结构等。如果没有弄明白就评论,那基本可以被看作是无意义的。其次,在作出评论时,一定要给出自己充分的理由,不然就只是在发泄个人情绪而已。想想生活中,我们自己的观点在被人评论时,如果对方没有弄明白就开始评论,或者即使是明白了,但评论结果却给不出理由,我们是什么样的感觉就明白了。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论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一本书,也能跟好的与他人交流此书。

    2. 写读书笔记

    第二个方法:写读书笔记。其实这个也是我非常推崇的。我们在阅读的时候通常都是跟着作者的思路在走,但写读书笔记则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将书中的内容重新梳理出来。这样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类容的记忆,更为以后需要时,不必每次都重新拿着书去阅读,看看笔记就可以了。当然,这对笔记的写作要求就要更高些。比如将书中的观点、写作思路、优美的金典的句子记录下来等。在前面我们讲到过“阅读前要提出的四个问题”,写读书笔记时,建议可以就回答这几个问题的思路去写读书笔记。以这样方式写出来的笔记质量,通常还是比较高的。在此,也推荐最好用云笔记类软件写作,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等,这样更方便以后需要时,实现快速检索笔记提高效率,而且现在大家基本都随身带着手机,只要装上手机客户端,手机也就成了随身的笔记本。

    3. 学以致用

    第三个方法:学以致用。任何的学习都要以致用为目的,不然就有些是在浪费时间了。就拿我们讲的“高效阅读”,只有将它运用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不然一切都是空谈。很多时候我们学习了不少东西,但却对自己改变不大,这不是因为所学知识没有用,而是我们没有找到运用知识的出口,所以就体现不出它的价值。

    好的,这些就是个人对高效阅读的一些见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0f8128911773:写得很全面,很棒…码这么多字辛苦了,受益匪浅。

      本文标题:信息爆炸时代如何高效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cd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