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分享到罗罗的异类部落,罗罗告诉我里面分享的故事是来自《正念的奇迹》这本书,所以今天我听了一遍樊登读书。
樊登老师分享了一个我经常碰到的问题,他说:
有时候我也会有被人冒犯的感觉,觉得他跟我说话怎么这么不客气。那一刻你是不是内心特别不高兴,想发作?在那一刻我一般就会提醒自己,我好像有“分别心”了,我觉得我还挺像那么回事的。但我真的是挺像那么回事的吗?我跟别人有多大差别?为什么别人可以被这样怠慢,我就不行呢?这样想这个问题以后,你发现原来之前的痛苦不是因为他这样对我,他对很多人都这样,但是很多人没感觉。你会有感觉,因为你自己有了“分别心”。你如果这样想,就立刻会觉得好很多。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知行合一。
什么叫知行合一?我们很多人把知行合一当作言行一致,或者把知行合一理解为先知后行。我的理解是:知行合一的核心是你在做每件事的时候,你的念头都没跑,而是专心在这一件事上面。
刷牙的时候专心刷牙
吃饭的时候专心吃饭
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
陪娃的时候专心陪娃
念头没有跑开,而是专注于当下的事情。
这本书的概念更加奇妙的一点是,没有叫你一定要百分百专注,时刻保持正念,而是当我们有“分别心”时,能够感知到自己有了“分别心”,当能够知道自己升起了“分别心”,“分别心”就在减弱。
修行最难的地方是家里,其次是工作,因为在家里打破正念的东西太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工作日可以把计划完成的很好,而工作日就比较困难的原因。
禅师在书里告诉我们,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个正念日。
什么叫正念日呢?一周里面找出一天的时间来,这一天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正念,起床的时候告诉自己,今天是我的正念日,我要能够感受到我在起床,洗脸的时候知道我此刻在洗脸,吃饭的时候知道我此刻在吃饭。你可以生气,生气的时候要知道自己此刻在生气。
你能够好好地照顾你的负面情绪,就像照顾一个孩子一样,这个负面情绪就会慢慢的越来越懂事,它会跟你和平相处。而当你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你往往想要压制它,跟它吵架;或者被它控制,要跟它打架;然后忍住不发火。憋着会憋出病来的。
怎么样能够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不生气?知道自己生气的那个人就能不生气。当你生气的时候,你能够站出来看着自己说,我此刻又在生气了,你要关照他,说我又生气了,我又嫉妒了,我又贪着了,此时那个生气的人就不生气了。
我发现我保持正念的时候并不是很多,我时常被我的情绪牵扯。
就拿今天来说,我变得不想说话。
随时深圳已经降温,但我觉得没必要把孩子包裹的太夸张,然后我妈说我:你自己这么肥不怕冷,牧牧怕冷啊。
老妈出去三个小时,在这期间,我给牧牧喂了一次吃的,她说我:这么久了就只给他吃这么一点,你就知道顾你自己,什么都不做。
我说:您也没出去多久,我怎么就只顾着自己了,我陪他玩,给他喂吃的,给他洗粑粑,怎么就什么都没做了。
我时常被这样的对话牵扯情绪,有时候我会反驳,有时候我不想说话,但不管哪种做法,都让我感觉乌云密布。
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被怼,被猜疑,被否定。
昨天我在家改变客厅的布局,我先按照自己的想法挪了一遍,发现不是很合适。
我妈就说:你看,我就说你这样不行吧。
跟你说你是白费功夫,你还不信。
我经常面对这些不知道怎么办,我无法控制的把这些话吸入到我的脑海里,它们在我脑海盘旋,直至控制我,最后就朝着我妈说的方向发展。
这大概就是吸引力法则的另一面吧。
说实话,在这种时候保持正念好难,我现在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但我学习正念的奇迹,我能够去接受自己无法控制带给我的负面情绪。
我理解是因为最近牧牧生病我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而精力不足,导致容易被负面情绪影响。
这本书里说到:
一件很坏的事,在若干年以后回过头来看会不会是一件好事,因为那件事本身并没有自性,它并非一定是个坏事,或者一定是个好事。但因为你当时觉得它一定是个坏事,所以痛苦得不得了。
被老妈唠叨并不是一件坏事或好事,只是此刻的我处于一个低能量低精力的时候被唠叨,让我觉得非常痛苦,所以我此时觉得这是一件坏事。
但也许若干年后,牧牧长大了,不需要老妈帮我带孩子了,我会想念与妈妈生活在一起,时常被唠叨的时候,那时,被唠叨就是一件好事。
所以让我痛苦的不是老妈,而且我自己,是我自己如何看待这些事情,是我能否接受包容这些事情。
我想,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我也会越来越成熟。
人生本就是修炼的过程,因为这事特别难,所以修炼才会是人生最有趣的一件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