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古代文化
和阿苑一起,读《寻路中国》

和阿苑一起,读《寻路中国》

作者: 作者是阿苑 | 来源:发表于2017-06-27 00:50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百度

      一月之约很快就到了,不知小伙伴们可还记得。5月26号时我跟简书的读者们约定过,一个月之后我会继续更新我的文章,但似乎我要失约了,因为等我写好这篇文章并发出去的时候可能就到了6月27号了吧。这些天,我趁着六级考试之后到开题报告的空挡看了一本美国人写的《寻路中国》,读起来颇有意思,特来分享给大家。

        这是一本由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彼得·海斯勒根据自己在中国工作生活时的所见所闻写出的关于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史。1996年到2006年的这这十年间,作者分别居住于重庆涪陵、北京、怀柔三岔村、浙江丽水,返回美国后,他完成了这本《寻路中国》。这本书通过对各式各样的人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那个处在大变革时期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文章被分为三部分,分别讲述了:沿着长城从北京出发直到甘肃省的嘉峪关,中国中西部农村从道路到经济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离北京城不远的怀柔县三岔村因为风景秀丽成为了城里人经常光顾的度假圣地;以及当时还算偏僻的丽水市板桥镇如何从一个农业小镇变为工业小镇。

        印象深刻的是:何伟(皮特·海斯勒的中文名字)开着在北京租来的每天两百块钱的国产切诺基,从北京出发沿着长城穿越了大半个中国,为的只是想看看长城还留下了多少足迹。他跑遍了北京城附近的所有村落,终于找到了一个让他有家的感觉的魏子淇一家。他见证了这了魏子淇如何从一个农民变成一个成功的商人又如何从一个商人变成一个从政者。他见证了这个村子里的最后一个小孩魏嘉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他和内衣调节环工厂里的大师傅老罗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老罗并不老,也就三十大几岁,但岁月似乎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更多一些。几乎和所有打工仔都一样,从小就出来打工赚钱,但又和他们有些不一样。他会用每月仅有的五百块钱拿出一部分来读夜校,不断学习新技能,他有着超强的勤奋和努力。终于有一天,他成为了工厂里的技术核心人物,成为了大师傅。

        这本书作者以一个美国人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和我亲身经历过的一样又不一样的中国。那时候的我还小,并不能敏感的感觉到中国那一历史时期的变革,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让我情不自禁的想要回忆小时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种种。文章中还提到了作者身为一个外国人,当时的社会并不允许外国人深入中国开展研究,以至于有的人会认为他是美国派来的间谍。所以他不断的被警方查身份证,许多次由于身份的特殊他不得不马上离开一个他刚刚到的地方。这些都让我了解到了一个美国人在当时的中国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我猜想作者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给中国人看的,其中很多地方是对比着美国写的,或许只是为了让国外的读者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中国;或许他只是想要客观的表达中美两国当时所存在的差距;亦或许仅仅是来自发达国家的优越感。可是这本书很意外的在中国畅销了,豆瓣给出的评分是9.0。虽然现在豆瓣评分并没有那么准确了,但是至少说明了这本书在中国读者这里得到了认可。

        就我个人而言,这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书,语言简单平和,在没有人打扰的情况下你可以一口气读完。当然了如果你放下这本书,过几天来看你依然会觉得很有趣。通过这本书所描写的故事,你可以非常清晰地了解到那个时期中国所发生的变革。最后套用一句别人跟我说过的话:如果你只想读一本关于中国的书的话,那你就读《寻路中国》吧!

       

       

相关文章

  • 和阿苑一起,读《寻路中国》

    一月之约很快就到了,不知小伙伴们可还记得。5月26号时我跟简书的读者们约定过,一个月之后我会继续更新我的文...

  • 和阿苑一起,读刘慈欣《镜子》

    镜子 好像还没有正儿八经的写过一片读后感,刚好这会儿有些困了,就写写这...

  • 寻路中国偶读

    何伟这个名字,因为《江城》而知名。上周偶尔在图书馆看到他的《寻路中国》,虽然近期阅读任务满满,还是借了回来。 网友...

  • 和阿苑一起,读《 我们仨》

    这两天一直在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我是晚上十一点才开始读的,可是就像是着了魔,即使是困意涌上心头也迟迟不...

  • 《寻路中国》马克一下|日更365-002

    BOOK-2022-001《寻路中国》 2022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寻路中国》。书是从去年12月开始读的,但却是...

  • 和阿苑一起,聊苏轼

    相信大家在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都会回忆起中学课本里苏轼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回忆起当年上学的时候怎么有那...

  • 《寻路中国》

    刚听说这本书时,我还以为是一个中国作家的游记,却没想到是一个在拿到了中国驾照以后,自己琢磨地图驾车西行的美国人写的...

  • 井底捞月——读《寻路中国》

    1 这是一本以外国人的目光看中国的书,分成三个部分——“城墙”、“村庄”、“工厂”,浓缩了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的公路上...

  • 在路上——读《寻路中国》有感

    《寻路中国》中,时值秋季,何伟独自一人,驾着切诺基7250型,沿着长城向西行。寻寻觅觅,也许茫茫然然。他在寻些什么...

  • 寻路中国 | 昆明

    2015年读到何伟(彼得海斯勒)的著作《寻路中国》,全本书被划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城墙》记录了他驾驶汽车沿着长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和阿苑一起,读《寻路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js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