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一本以外国人的目光看中国的书,分成三个部分——“城墙”、“村庄”、“工厂”,浓缩了一个美国人在中国的公路上自驾七年的故事。
作者以第一当事人的身份亲身经历,却以第三者的角度去旁观,完全的客观。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写下自己的对这一片土地的理解,再被翻译成中文,让中国人去了解中国,这是这本书最有趣的地方。
说真的,看了两页我就笑了,大段大段的机动车理论考试的试题的引用,这些我都背过、考过,然后都忘了差不多的。理论题是很无聊的,大部分题目仅仅是在让你再重新的审核一下自己的道德观念,比如书里摘出的“352题”:如果别的驾驶员停车向你问路,你应该“不告诉对方”、“耐心细致地予以回答”、“给他指一条错误的道路”。这些题目,只要是有一点基础判断力的人,都知道应该选一个符合一般道德逻辑的选项,只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看到这些题目,熟悉中又感到有点尴尬,同时心里又腹黑的想,如果指了一条错误的路,也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吧。
有件小事非常好玩,那就是何伟(作者)路过一个宴席被劝酒。当何伟以“要开车,不能喝白酒”为理由拒绝的时候,对方给出的答复是“啤酒呢?”。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中国酒席的生态,在中国,喝酒的第一条理由通常是“既成事实”——酒我给你倒了,你就一定要喝;我都喝了,你不喝就是不给面子。最近在准备一个英语口语话题的时候背到一句:People in China may drink a lot of wines and liquor in order to show respect to others。虽然这种生态已经渐渐的显得不那么合适,可这依然在酒桌文化上占领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当然,作为一个死抠规矩的美国人,何伟最后还是以茶代酒。
2
“村庄”这一部分,何伟用了很多篇幅讲述他非常亲密的朋友魏子淇和他家人的故事。这时他来到三岔村,从魏子淇一家租了一套农居,并在接下来好几年往返于城区和三岔村之间。这里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农民如何经历过在城市中的打工生涯,又回到老家从事农耕劳作,接着走上政治和商业的道路。
这一部分是我非常喜欢的,它展示了一个中国普通农民非常普通的生活,尽管只是一个普通人,却又充满了生命力。三岔村只是一个样板,一个中国农村的缩影。魏家的变化,也只是一个标本,反映了中国社会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穷则思变”。并不热衷政治的魏子淇走上了入党和竞选村干部的道路、灾难的到来时(儿子魏嘉重病),魏子淇的妻子曹春梅信奉了佛教、魏子淇的经商······魏家的发展,没有计划,走一步是一步,像很多农村人一样,凭借直觉和关系。没有人给他们明确的指导,也没有人教他们如何应对这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只能凭借祖辈留下的经验和过去自己经历,组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方法论,去应对未来未知的挑战。
而在这时代的剧变中,人的精神层面却始终是有点跟不上的。随着家里生意的做大和魏子淇生活态度的变化,曹春梅的生活不再如以往一般平淡安宁,她被卷入了忙碌而无法掌控的焦躁之中。夫妻二人之间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丈夫也不再愿意和她说生意上的事,于是她采用了中国妇女解决夫妻矛盾的经典方式:“我不管”。她开始信奉佛教,虔诚的信奉不杀生主义,某种程度上却言不由衷:她真的信奉了宗教吗?还是只是在虚幻的世界中寻求一些慰藉,一些认同,一个精神支柱?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新社会中,连夫妻之间也会出现代沟。
又或者这就是我们身处的时代,不再是以不变应万变,而是迎着逆流向上赶,然后被高压冲的头破血流,依然咬着牙坚持。
3
其实何伟远比一个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书中展示的,恰是中国目前正直接面临的问题,医患关系、教育资源不均衡、官场做派、城乡发展······
只是再仔细的咀嚼下,却发现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一些脱节了。这主要的脱节就体现在时间节点、地域差异和生活环境。
何伟的自驾游主要集中在01年到07年,也就是十年前,大概是我读小学的时候。对于那段时间社会的发展已经印象非常模糊了。十年之后再读,很多东西已经无法代入。他的自驾主要集中在北方亦或江南一带,展示了北方农村独特的生活气息或者温州一带的商业发展经历,这一些,是让身处珠三角的我完全无法体会的。同时,正正因为何伟接触的群体,以农民、打工者为多,甚至在“工厂”部分,辍学的打工者、那对世故的未成年的打工姐妹等等的人群,已经和我所熟悉的年轻人群体大相径庭了,并且与我的生活轨迹是完全不贴合的。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尽管是有酣畅淋漓的快感,却无时无刻不有一种与现实疏离的感觉。
从何伟的书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是我熟悉而又陌生,有印象的但却有从没有详细了解过的中国。其实还是无法想象一个人在青春张扬的年纪,十几年二十几年,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工作。最奇异的是,他们不希望放假和加班甚至因为额外的加班费而欣喜,在工资和工时的选择中他们选择了工时。我知道,这肯定不是他们人生所向往的生活,但是为了生存他们又不得不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这是一部记事文学,没有宏观的叙事,讲述的是一个个生动而又平常的中国人,以点及面描绘出一个时代的变迁。然而,也恰是因为农民、农民工、小企业老板等普通人物的出现,他们,仅仅代表无数中国人中的一个部分,尽管这个部分庞大而重要,但毕竟不是全貌。
很多的时候,我们总说这是一个最好而最坏的时代,何伟在书种透露了很多,制度、政治、发展不平等,很多很多。记得以前打辩论和答政治题时,在谈及中国的问题,总喜欢说一句:“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直接把祸甩给了“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一直都在不断的发展,我们所处的现在,总有一天会成为别人笔下的历史。何伟的十年,是中国急速发展的十年,未来的十年,何尝不会是又一个急速发展的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