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颙自从开始着手准备入京以来,就一直处在心情极度兴奋的状态之下。因为在他看来,李含的计划可谓是天衣无缝,所谓的天下大权对他而言简直就是唾手可得。在司马颙心中,他认为只要司马冏按照李含所想的计划,诛杀司马乂以后,一切都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下去,进京勤王,诛杀司马冏,赶走司马颖,成为帝国的一把手。
而与之同行的司马颖也抱着自己对皇权的无限渴望踏上了进京的路上。在司马颖的心中,他原本就不太认可司马冏的乱政,再加上司马颙的联盟和自己智囊团的实力,拿下司马冏和司马颙都是易如反掌的事,自己也迟早会坐上帝国的权力王座。
两人都在做着同一样的黄粱美梦。可美梦始终有醒来的一天。而就在这一天,京城传来消息:司马冏被司马乂给斩了,司马乂操控了大权。
这一下首先就把司马颙给整懵了。司马颙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布局如此精良,如此完美的计划竟然还是落了空。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原本计划中应该成为第一个牺牲品的司马乂竟然能如此神勇,仅凭一己之力就能掀翻司马冏的势力。连包括李含在内的所有人都无法预料到。
既然司马冏已经被枭首,那司马颙再进京就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无奈之下只好率领军队回自己的封国去了。而同行的司马颖也是在无可奈何之下,同样踏上了返回封国的道理。
司马冏现在已经战败了,而且人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司马乂却站在满目苍夷的皇城前面,顿时感觉到手足无措。他固有一腔救国的热血和激情,他心里不时都在挂念着如何光复皇权的尊严和权威,然而他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光复。因为他不想成为像司马冏那样的欺占王权的权臣,也不想成为像司马伦那样谋朝篡位的逆贼,他只想站在皇帝的旁边,默默地以一席忠臣之位辅佐着司马衷。
司马乂也知道自己并非王佐之才,因此,他把全部的希望和责任甚至是拼命夺来的大权都放在自己十六弟的身上:成都王司马颖。
曾经的陵园一别,司马乂就已经将自己对皇权光复的期望依赖给了司马颖。
于是在占据京城有一年多时间之久的司马乂,与帝国有关的所有事务,无论事大事小,他都会送到司马颖的封国去请求定夺。虽然司马颖早已回到封国,但实际上他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帝国真正的操控者。只不过此时的司马颖已经无法通过辅政来满足自己逐渐膨胀的野心了。他想要的是皇位。
在经过短暂的和平期之后,司马颙再一次发动了对权力渴望的行动。此次司马颙则派遣李含以藩王代理人的身份进京,并且暗中密令李含寻找机会刺杀司马乂。而之前一直和李含有过节的皇甫商此时正在司马乂的麾下。当皇甫商听闻李含进京之后,一眼就及时识破了司马颙的阴谋,并很快告知了司马乂。司马乂紧急之下,决定要先发制人,直接诛杀了李含及其全部的党羽。
可这下却又落入了司马颙的圈套。司马颙得知李含被害以后,立刻就对外宣传皇甫商等人乱政,要再次率军进京勤王。这次司马颙则率领了七万人马,并再次邀请了自己的小伙伴司马颖一同进京。
司马颖在接到司马颙的邀请之后,异常地兴奋和活跃。虽说一直以来被司马乂寄以厚望,一直也都在进行实际的王权掌控,但始终还是名不正言不顺。
由于司马颖的野心太大,所以他这次率领了将近二十万人马上京。从他这次率领进京的人马数量就能看出来,司马颖这一次不是去勤王清君侧的,他是要上京夺位的。
可怜的司马乂啊,此时还把司马颖当成皇室的栋梁,期望他能够帮助自己完成恢复皇权的梦想。可万万没想到,贪婪的司马颖却在他最需要援助的时候给了他凶狠歹毒的一击。二十万人马足以置司马乂于死地。
太安二年,司马颖和司马颙的叛军开始包围京城。叛军早已经兵临城下,可司马乂依然还对司马颖抱有幻想。他派人给司马颖送了一封信,回顾祖先们开国建国的艰辛,并且表彰了他在协助诛灭司马伦时的功劳,谴责了司马囧的罪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能以天下苍生为己念,不要再妄动干戈了。
可一封书信如何能打动权欲入魔的司马颖。司马颖在对司马乂的冷笑之中回了一封信。在信中司马颖却指责司马乂祸乱朝政,并以自己雄厚的二十万大军为后盾发出最后通牒。
司马乂收到回信之后,心都已经凉了。他算是看透这场权力游戏下的芸芸众生,也看穿了这场权力斗争之后自己的下场。但是为了皇帝,为了祖宗的基业,再怎么艰险的情势也要坚持下去。司马乂把司马颖的回信撕得粉碎,决心力战到底。
战争从太安二年的八月一直持续到年底,叛军与守军展开多次惨烈的厮杀。此时的洛阳城早已经在长期的攻城战中褪去了它作为皇都的风光和浮华,而现今剩下的只是一堆堆为权力而牺牲的白骨和已经沁满护城河的殷红鲜血。
虽然司马颖和司马颙的军队兵力雄厚,然而面对能战能谋的司马乂,还是略显作战不利,屡次都无法攻破洛阳城的城门;
而守军虽然力量薄弱,但是在司马乂的指挥下,大家上下齐心,作战勇猛。
太安三年正月,司马颙见京城难以攻破,打算撤兵回国,就此打消勤王的念头。但如果司马颙走了,那司马颖就会成了孤军。长时间的屯兵坚城之下,死伤无数,却久战无功,这让司马颖一时一筹莫展。
而就在此时,京城内却又传来了一个让司马颖欢呼不已的消息。司马颖听闻该消息之后,大声喊道:“天助我也!”
太安三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在京城发动了政变,抓捕了司马乂,并且将他囚禁在城外一个偏僻的小地方-金墉城。
原来一直在朝中任职的东海王司马越害怕叛军势力强大,担心司马乂可能早晚有一天会撑不住,到时候再连累自己遭到牵连。于是就暗中勾结了殿中诸将,矫旨下诏免去司马乂的全部职务,并把他囚禁在金墉城。
司马乂万万也没有想到,自己就差那么一点点就可以成功逆转局势,打败司马颖和司马颙的联军,成功守卫着皇权的权威。可此时却偏偏沦为阶下囚,心中甚是不甘的司马乂给皇帝上书,上书内容十分悲凉和令人动容:
皇室血脉自相残杀,完全不顾宗法法纪,肆意妄为;又担心皇帝处境会每况愈下;如果能以我司马乂一人之命换来帝国的安宁,那我司马乂死而无憾;但是就怕在我死之后,局势却变得更加不可收拾,那皇帝你该如何是好啊。
这份奏折写得十分令人沉痛,可是白痴皇帝司马衷在看了这份奏折之后,依然是无动于衷。
很快,司马乂被捕的消息就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内外。曾经受过司马乂恩惠的禁军高层武官个个都是义愤填膺,在正月二十五日这一天打算计划把他从金墉城给抢出来,然后靠司马乂继续与叛军周旋到底。
可是东海王司马越担心唯恐夜长梦多,在听取了黄门将潘滔的意见之后,司马越就立刻派人与司马颙的部将张方取得联系,并告诉了张方司马乂被囚禁的地方。
于是在正月二十八这天,张方将司马乂俘虏。
长达四个月的战斗和无数兵将的阵亡让张方对眼前的司马乂已然是恨之入骨。于是就在当天,张方立刻在刑场上架起一堆柴火,将司马乂给活活烧死了。烈火中不屈的司马乂怀揣着对先帝,对祖宗基业无愧的忠心大声呼喊着。功败垂成的禁军听到他的喊声都沁泪沾满襟,最后就连叛军都为他而落泪。这场洛阳发生的悲歌,让无数人为这位八王之乱中唯一的英雄而默默动容。此时司马乂年仅二十八岁。
司马乂死后即将殡葬于城东,但是由于叛军的残忍对待和高压政策,许多司马乂的部下都不敢去为他送葬。只有刘佑一个人敢冒死去给他送葬。刘佑一个人在冰天雪地里面手扶着灵车,悲痛哭声几乎惨绝人寰,路人无一不为之动容。
司马乂这个可怜的年轻人有志向,有魄力,也有能力,想要耗尽毕生的心血来找回皇权的尊严和权威。然而最后却看错了人,托付了错的对象,也没有看清皇室的崩溃局势已然无法避免了,最后只能为局势所淘汰。在权力的斗争中,所有的忠诚与背叛、欲望与阴谋都是为了大殿之上那座冰冷的皇位,司马乂选择了忠诚,却忽视了其他冰冷和残酷的眼光,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司马乂的死使他成为了八王之乱的第五位牺牲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