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穿着破旧的中年到茶馆,跑堂不情愿的的说,茶。
中年把衣裳一脱,漏出玉佩,茶馆人立马恭敬的说,上茶。
那人又掏出一两银子,老板立马跑过来,满脸推笑的说,上好茶,待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说法。
小张是单位红人,一天领导问小张,“昨天安排的工作干完没有?”
小张毕恭毕敬的说,“正在办理。”但我知道昨天晚上去外面潇洒,并没有做。
说完之后立马开始着手,把工作推进了一些。
当时我想,如果换作是我的话,肯定无言以对或者说没办,那后果可想而知。
老板肯定大发雷霆,而小张的话却轻松的化解了困境。
学会说话,在职场上会更轻松。
2)
历史上的触龙歉说赵太后时,他并没有立马说清来意,而是推说自己腿脚不好,一直没来给太后请安,消除了太后的逆反情绪。
而后他又说每个父母都是为子女考虑,更应该为子女的长远考虑,而不是当下,他这样说太后很欣然的接受了他的意见。
小时候每天找爷爷要钱,每次见到爷爷就说爷爷给点钱。
后来学乖了,先说一些暖心的话,爷爷最近身体好么?然后充满期待的望着爷爷,爷爷立马就懂了开开心心的把钱给了。
单纯的去要钱,会不好意思,但如果包裹上一层糖衣,那样的炮弹就会温柔一些,避免很多的尴尬。
社会上经常说糖衣炮弹,润滑剂,就是这个道理。
3)
我有时候说话不经过大脑,随意的说造成了很多被动的局面。昨天晚上领导打电话过来,问我,“吃饭没有?”
自己不假思索,“没有。”当时也能猜测领导意图,让帮他带饭,而后我又说,“同事李一会出去吃饭。”
当时同事就在旁边。“好,你让他给我买点饭,然后带过来。”领导淡淡的说。
说完话时就感觉后悔,看着同事满脸的不悦,能感受到说的话给同事带来的困扰和被动。
其实说话时只说自己就好,非得说下,同事当时幽怨的眼神至今历历在目。
说话需要三思而后说,说话是一门艺术,需要水平的。
后来领导给又打电话过来,帮他在办公室拿鼻炎药,我大概有印象是纸盒子装的,于是我办公室拿,找了半天没找到纸盒子。
只看到有点像这鱼食的袋子,然后我打电话说找不见。
“领导,没找见那个药,是不是吃完了,”我疑惑的说。
“在那个位置,一个盒子装着。”领导听了有点急。“我只看到鱼食。”我紧张的说。
领导有点不高兴,“哪是鱼食,就是那药。”听后就很尴尬,感觉自已说话太没水平了。
有时候说话不注意,很容易在领导印象里留下坏印象。
4)
一堆人在兴高采烈的聊天,突然另一个人插话进来,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
本来热烈的气氛一下就冷淡下来,大家无言以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面对这样的情况,其实不说话比说话强,静静的聆听就好,老天爷给我们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让我们要多听少说。
每个人都特别讨厌说教,因为道理大家都懂,就像吸烟有害健康,大家都知道,烟盒上也写了。
如果我们劝说他人,吸烟的严重危害,站在道理的角度,大家都懂。
我们是否可以换位思考一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怎么用他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劝说呢?
对别人好的正确姿势,不是用我们觉得好的方式对别人好,而是用他人觉得好的方式去对他人好,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我们觉得好的东西,在别人看来可能并不是那样子。
和他人说话的时候,可以尝试用他觉得好的方式,去和他对话,而不仅仅是道理或者原则。
5)
当想要表达一些观点的时候,先不着急,让自己停一会。
思考这样说话的方式到底对不对?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影响?
说这样的话是否合适?会不会产生后遗症?
有时候聊天的时候容易满嘴跑火车,更多的是追求存在感和虚荣心。
看着大家都在那说,自己又插不上话,会感觉很被动。
但事实是说话会更加被动,有时候胡乱说一些,更容易给别人产生坏印象。
谋定而后动,这样会显得更加沉稳的人,而不是一个随意发表意见,满口跑火车的人。
话有三说,巧说,少说,不说。
6)
碰到不知道事情的时候,尽量不要发表言论,不说为妙,做一个安静的观察者。
老毕在饭局上的随意说导致了事业的夭折。
李咏老师的不说让人流泪,他对女儿的爱,深深的刻在了生命里面,把它化成了一首歌。
当他生命的危急时刻,他也选择离开不说。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是这么深刻。
一个男人给神父打电话的时候说,“神父,我祷告的时候可以抽烟吗?”
神父说,“不可以,”然后他又说,“抽烟的时候,可以祷告吗?”
神父庆幸的说,“欢迎。”
说话的方式很重要!
不说什么,应该说什么,怎么说会有极大的后遗症,在你说话的瞬间,也许就是天壤之别。
说话定生死,慎重的表达,作一个说话的明白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