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大多都是平凡的人,包括你和我。但总有一些人,平凡得那么有趣、那么有品、那么认真。你只要见过他们一次,便会记住很久,甚至还忍不住要说出来让大家也知道。
一
那是几年前了,我在四川的绵阳为科博会服务。
近午饭时分,找了个空闲的展位——几把椅子、一张小桌子,坐下来歇一会儿。这时候,走进来一对歇脚的老夫妻,面容和善,满头白发。老太太礼貌地询问,我们可以坐这里吗?待我应允后从袋子里拿出两盒“自热米饭”开始拆封加热。我们的话题也是从生石灰遇水的化学反应开始的。
老爷子说,他们俩1965年从浙江大学毕业,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支援三线建设。这一来啊就是50年,从大山里搬到城里,现在都已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退休了。
他们边吃着米饭,边聊到承父业的大儿子、做生意的小儿子、正在念大学的孙女,也聊到了他们七十多年的经历和三代人的观念差异。
老太太说,我们的一辈子都是和国家绑在一起的,国家给了我们苦难,也给了我们吃穿和工作,我们也把大好年华给了国家,好在现在退休自由了。
神情那么认真,语气那么平缓。在他们身上,看得见岁月,看不见波澜。
二
常去做保养的那家4S店里,有个保洁员,太婆样的岁数了。我看见的那次,她在用两把类似汽车雨刮器的刷子擦玻璃门上的水渍,从上到下、从左至右,大片的玻璃用大刷子,门把手处用小刷子,不疾不徐,一丝不苟。
那天恰好是斜风细雨,对诗人来说是浪漫的,对她来说却是个大麻烦——刚擦了下面上面又飘上了,刚擦完左边门右边又沾上了。就这样,两扇门,擦了一小时有余,直到雨停了,终于擦干净了。收拾工具,提着水桶走了。
我一直斜斜地坐在沙发上观察她,心里在想,原本可以省事儿的,为什么要坚持着非擦干净不可呢。
三
我家楼下有个抄手店,没在意什么时候开的。周遭的饭馆开张关门已经换了几拨,唯这家小店还经营着。有一段时间,这里几乎成了我早饭和宵夜的定点餐馆,味道确实很好,店名叫“麻辣道”,果然有点道道。
店主是一对小夫妻,男人负责厨房,女人负责收钱收碗招呼客人。虽说是招呼客人,其实也没怎么招呼。她只问一句话:“你吃什么?”。找零或上菜时我说谢谢她也不理会,更不会说诸如慢走下次再来之类。对话总是那么简单,没有多余的客套,但她给人的感觉绝对不是服务态度不好,并没有觉得被冷落,反而有一种不被打扰自在。
小店的生意不算好,没客人的时候,男人抱个爱拍女人捧着手机,在店门口低着头玩。隔壁的“鲜砂锅”生意火爆客来客往的时候,他们还是低着头玩,好似别家的繁华,与他们无关。
四
小高人如其名,个子高高瘦瘦的。
他带着妻子和女儿,开了一家牛肉面馆。
每次我喊“老板,结账”的时候,他总是从厨房里小跑着出来,满面笑容,双手接过钱,欠身说谢谢,下次再过来。
我当然也变得有礼貌了,也对他说谢谢,然后走出店去,心情好得如晒着四月天的太阳。
时间久了,互相也熟了,但这套礼数并没有因为熟悉而省却掉。
这个地段的生意全靠学生撑着,学校放假以后甚是冷清。
我不由生出一种担心,担心哪天他的店关门了。
每当我不知道吃什么的时候,就去他的店里吃碗牛肉面,八块十块也好,总归是钱,一点微小的贡献。
他那种把每一碗面的买卖都做得很认真的感觉,时常让我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