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精神分析案例第一章:案例分析与心理治疗的关系—读书笔记

精神分析案例第一章:案例分析与心理治疗的关系—读书笔记

作者: 风轻扬11 | 来源:发表于2023-05-14 09:01 被阅读0次

    案例分析更多是为了治疗而非研究

    这个标题让我想到自己MBA的管理案例学习,以为通过案例学习就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哈哈哈,投身创业几年,没有成为什么企业家,而因为痛苦求助心理学习,浮沉几年,今年突然对“利他”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与领悟,并付诸工作行动中去,然后发现业务好了,客户多了,员工积极性高了,真是境随心转,财运、人运纷纷涌来。《第二座山》这本书也像及时雨一样,知道这本书很久,并一直躺在购物车了。同学推荐微信读书,浏览阅读书籍非常便捷,爬完第一座山的困惑,在看《第二座山》得到了启发,使得我找到了自己继续坚持努力的动力:培养新人,以利他之心影响更多的人,这就是我爬第二座山的责任与使命,我找到了继续坚持努力的意义所在。

    回到主题:治疗师与研究者对诊断过程的敏感性是截然不同的。

    治疗师会格外关注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多少非言语形式的交流,包括面部表情、体势语言?语音语调、寓意深长的沉默、近乎幼稚的问题、迟到、付费方式、假装及其他需治疗师凭主观想象去破译的非言语信息。

    “他们学会信任自己临床直觉”

    作为治疗师,是需要一定的天赋与敏感度的,我发现自己在学习心理中觉察到自己虽然理性思维深度不够,但自己的直觉与领悟能力不错,这也是经过几年心理学习,自己的心理冲突消失与躯体症状得到很大改善的原因之一。

    动力学分析更具有推理性、主观性及艺术性。

    它主张心理治疗的目标不仅是缓解症状,而且要考虑以下各方面的发展,包括内省力、自主感、认同感、自尊心、情感处理、自我力量及自我协调性、爱、工作及娱乐的能力、整体健康感。

    在自我探索与疗愈过程中,我体会比较深刻的是认识与处理自己的情绪、自我力量、以及爱与成熟的依赖。

    我的歇斯底里,以及经常被别人的话与行为刺激而痛苦,每天情绪就像过山车一样起伏跌宕,内耗严重。

    在不断反思、回望自己的情绪过程中,觉察到自己的信念、认知的问题,通过一一修正,慢慢也理解了“情绪智力”的重要性,随着情绪的稳定,情感的自由流淌,“情绪成熟度”慢慢提升,整个人有了“立”起来的感觉,人格稳定下来了。

    许多精神分析师强调的一个相关领域:以现实、适宜的方式处理生活困境的能力。

    自我在理论上调节本我、超我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比拉克和斯摩尔描述了自我力量的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现实适应、现实检验及现实感受。

    一个有着强大自我力量的人既不因过度理性或非理性愧疚而崩溃,也不因鲁莽或感情用事而受困。

    我感觉自己基本做到,经过深度觉察与反思,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虚荣与脆弱、虚荣与自卑,坦然面对了,发现自己反而轻松了,不要每天绷紧,假装自己的强大与完美。

    自我力量与自我协调性的增强,可以让自己活的更真实,更坦然。

    “患者会发现自己不仅能更加包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真正的自我,而且能包容复杂的外部世界和他人的缺点。他们设身处地、连贯恒定地看待朋友、亲属与熟人,较少凭个人的好恶对他们感到失望。人们能原谅自己做了那些当时自己没有理解并不能控制的事情,人们就能原谅他人做了那些他们至今仍不能理解也无力控制的事情。”

    这段话,就是我学习心理成长后的写照,我发现自己的心理容器越来越大,容纳的人与事情也越多,没有什么人与事情可以刺激自己了,情绪稳定了,精神内耗也少了。

    曾经对女儿青春起叛逆的内疚与自责也少了,我也理解这就是女儿成长的路径,再与女儿沟通中,发现她也慢慢回望自己曾经的叛逆,觉得自己就是小孩子的幼稚与冲动。

    我们彼此独立,又相互依赖,但这种依赖慢慢变的灵活、有边界。

    要获得愉悦与平和的感觉,就是知足常乐。

    随着精神分析治疗方向逐渐趋向人际关系、依恋和分离,甚至比驱力和冲突更为重要。对哀伤的重视替换驱力紧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精神分析案例第一章:案例分析与心理治疗的关系—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tp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