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同回应,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不同回应,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作者: 等一个奇迹 | 来源:发表于2024-05-08 22:41 被阅读0次

语言是奇妙的东西,父母的回应反映了

教育方式的选择,更反映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共振互动型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婴儿自主地微笑,激荡起母亲的喜悦,母亲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母亲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同时醒来,冲过去抚慰婴儿。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

这样幸运的孩子比较容易和周围的人产生共鸣,具有良好的同理心,存在感十足。

给孩子生命最好的滋养,是确认孩子的感

受。

I see you,正是这个意思。

所谓美妙的爱情,也是这种感觉。

以母亲为中心型

当婴儿先对母亲报以微笑时,母亲没有回

应。母亲逗弄婴儿,婴儿笑了,母亲觉得开心,也笑了。在这种关系中,婴儿好像是母亲的玩具,怎么逗怎么反应,得跟母亲喜欢的方式一样,才符合母亲的需要。只有母亲才可以是行为的发起者,婴儿要按照母亲的预期来回应,这就是“假自我”形成的基础——婴儿自己的感受长期被忽视,从而主动压抑自我,学会一套取悦母亲的方法,与母亲建立一种“没有自我”的关系。

这样的母亲需要孩子成为附属品,通常会打压孩子的自主性,把他正常的独立发展趋势当成病态行为,比如抱怨青春期的孩子“不像以前那么可心了”,“一回家就关起门,有心里话也不告诉我了”。

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可能有良好的社会功能,可以适应社会,但却无法融入社会。貌似完整的自我实际上只是核心空虚的“假自我”,它可以是索取的、付出的、被人赞的、讨人厌的,但无论怎样,都无法和人产生真正的关系。

对于“假自我”严重的人而言,建立关系常常意味着自身能量的损耗。因为一旦进入关系,他就要围绕着别人的期望转,焦虑别人如何看自己、是否喜欢自己,然后打起精神来表现出让别人喜欢的样子,即“好我”,而压抑让别人讨厌的样子,即“坏我”。值得注意的是,他所认为的别人的期望经常都只是自己的投射,别人不一定真的有此期望;而“好我”和“坏我”也来自于自己童年时期父母的喜好,别人不一定真的有此喜好,所以即使“假自我”再努力,也无法获得真正亲密的关系,反而经常弄巧成拙。这一点在两性关系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由于建立关系是要消耗能量的,所以“假自我”的人在应付完必要的人际关系之后,会选择越来越宅。大多数宅男就是这样,他们躲着女性的根本原因是不愿意围着“妈妈”的感受转。

无关反应型

孩子抓到一只蚂蚱,兴奋地拿给妈妈看。如果妈妈说“好可爱的蚂蚱啊”或者“小心蚂蚱咬人”,这些都是对孩子所关注内容的反应,不管是正向反应还是负向反应,至少和孩子关注的是同一个内容。但如果妈妈说“你的手好脏,快去洗手”,那么她的反应与孩子所关注的内容完全不相关,这种反应被存在主义精神病学家莱因称为“无关反应”。

若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无关反应,甚至是漠然的无反应,就会产生巨大的虚无感,无法确认自己的存在,自我支离破碎,用莱因的话说就是“存在性焦虑”。这样的孩子,自我无法聚形,连稳定的“假自我”都难以形成,经常处在不存在的痛苦当中,那是一种比死亡还可怕的感觉,我们通常称为“被抛弃创伤”。并非只有离开孩子才是抛弃,“人在心不在”的妈妈也会让孩子体验到可怕的被抛弃感。在这样的孩子中,有一部分人会发展成令心理医生都觉得棘手的边缘型人格。

有“存在性焦虑”的人很难安静下来跟自己在一起,要么找人说话,要么找点什么事情来做,连蹲厕所也得拿本杂志或者刷刷微博。有一类女人就是这样,一天打十几个电话要知道男人在哪里、做什么,搞得男人很崩溃。这种行为,意识上的理由是不放心男人,潜意识里却是因为感受不到情感联结的存在,“这一刻你不搭理我,我心里就感受不到你的存在了”,从而引发巨大的焦虑。

情感逆转型

根据几位来访者的描述和我的切身体验,情感逆转型的人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反人类情感。所谓“反人类情感”,就是与正常人的情感反应相悖。这样的母亲似乎专门和孩子的真实感受过不去,总忍不住要逆转孩子的情感。比如莱因的妈妈,曾经把孩子最爱的木马玩具烧了,理由是孩子太爱这个玩具了。莱因很喜欢一个姑姑,妈妈就禁止他与姑姑单独相处。类似的事情在我身上也发生过:只因为我向妈妈表达了对大姑的依恋和爱,妈妈就坚持不懈地给我洗脑,让我相信大姑是个多么可恶的人,她根本不爱我,我爱大姑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

还有很多反人类情感的故事,最常见的比如孩子向父母表达悲伤,父母则会列举自己为孩子的所有付出,证明孩子应该感到高兴和感恩才对,悲伤是没有任何理由的错误感受。

反人类情感的人,因为自己对获得爱和美好已经绝望,所以一旦看到别人心中升起爱、兴趣和希望,就会冲上去扼杀,把美好的气氛逆转成阴暗、绝望的气息,一起拖进坟墓。

……

——摘自 李雪《当我遇见一个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同回应,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uj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