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讨厌:关于董桥

作者: 阮小籍 | 来源:发表于2016-11-11 10:50 被阅读81次
阮小籍,作品见《读者》、《散文》、《小说月报》、《文学界》、《延河》、《青年作家》等

看《寻宝》,一件明代洪武年间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专家说,该物件的青花色泽沉静,尤其是各种的蕉叶纹、回纹和卷草纹的布局,疏朗洒脱、栩栩如生。

对于青花,我不懂,但也说不上讨厌,只是有一点点不喜欢“栩栩如生”这个词,或者说,有点儿小讨厌的感觉。不止是栩栩如生,还有惟妙惟肖、呼之欲出、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等等这些词汇,总觉得太夸张、太假、太空,有点儿不知所云。

一直耿耿于怀于那个“画龙点睛”的故事,说有个叫张僧繇的苏州人,“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张僧繇做画技法特立独行,被称为“疏体”,连阎立本、吴道子都悉心研磨,原本无可厚非,问题是,点了睛就能飞,有那么神吗?

我丝毫没有恶心张僧繇的意思,相反,“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在说话或写作时用来比喻在关键地方简明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倒是非常的恰如其分。但“画龙点睛”的本意,我想最初也只是为了表扬张僧繇的龙画得有多么的好,与“栩栩如生”相比,只是说的更含蓄些,甚至更神乎其神而已。

我不会迂阔到非要去较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究竟有没有那么长,语言里的夸张手法很正常,用的好也的确会显得更自然、更具体,但我的确不喜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之类的词汇。龙门石窟、乐山大佛、敦煌壁画、兵马俑、唐三彩……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说它有历史感、沧桑感、厚重感,说它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说它有美学价值,我都赞同,我也喜欢,但一听到用 “栩栩如生”、“巧夺天工”、“美轮美奂”来形容它们,我的心里就如同吃了一只苍蝇。

一个老物件,同样都是喜欢的感觉,但在每个人的心头是不一样的,我就比较喜欢董桥关于老物件的感受,他说,“王世襄家的狮子,要是宋朝的,那是宋词的明慧;要是唐代的,那是唐诗的浩茫;听说还有几位鉴赏家认定是六朝的,那是金粉江山的倒影了。” 宋词的明慧、唐诗的浩茫、六朝的金粉江山,老物件凄美的漂泊、藏宝人特有的奇遇、看宝人怅然若失的心动,都唐诗宋词一样的给人以具 体的、细致入微的不一样的美丽的感受。如果这些句子精简成“栩栩如生”会怎样?那就是汤锅里的一粒老鼠屎了。董桥说,“那尊青铜卧狮捧回我家的时候满身尘埃,枯涩无光,失了生机,一方素净棉布潜心擦拭,连夜摩挲,狮子慢慢醒了,古铜慢慢活了,肃静的光影也像苍老的月色,透着宫闱烛光下千年宝剑古穆的英气。”

其实,文字也同样可以用一方素净棉布潜心擦拭,连夜摩挲的,擦拭得久了,就活了,不讨厌了。

小讨厌:关于董桥

相关文章

  • 小讨厌:关于董桥

    看《寻宝》,一件明代洪武年间的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专家说,该物件的青花色泽沉静,尤其是各种的蕉叶纹、回纹和卷草...

  • 董桥的小肉麻

    小肉麻 这些天一直沉迷在董桥的文字里,发现董的确是个揣摩女人的高手。如果我是个女人,我肯定会喜欢上他,因为他的文字...

  • 董桥

    董桥,台湾外国语文学系的科班出生、伦敦大学的访问学者、中年藏书家、英国藏书票协会会员。 董桥的散文在台湾流行了几十...

  • 董桥非桥

    重新翻读董桥的《英华沉浮录》,仿佛上了堂生动的语文课,深感自己之前中文底子的脆弱与浅薄,都不好意思拿自己的文字当众...

  • 古色古香书,怀人忆旧文,倾心收藏人

    ——读董桥《小风景》有感 “你一定要看董桥”,这句流传甚广的话,出自八十年代末期香港评论家罗孚的《读书》。董桥的散...

  • 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桥,朱雀桥边野草花。董桥,笔下写尽朱雀桥。1942年出生的董桥,旅居台湾和英国。他的文字既有英美散文简单直白...

  • 读董桥

    片段 翻开《旧日红》,旧时的美好一一映入眼帘。鲁迅的小楷,知堂的诗笺,甚至郁达夫的残酒,林语堂的烟丝,民国风物在董...

  • 董桥写字

    董桥,1942年生,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香港美国新闻处...

  • 2018-11-20

    关于pcb的阻焊桥(绿油桥)、阻焊开窗的小知识 阻焊桥又称绿油桥、阻焊坝,是工厂批量...

  • 董桥的世界——读董桥《橄榄香》有感

    清寒、昌隆,两个词而已,但是两个词同时出现在这样一句话里:“寄居在那样昌隆也那样清寒的老香港,我……”,既昌隆又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讨厌:关于董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cf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