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笔写我心每天写1000字
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是唯一的做法!

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是唯一的做法!

作者: Gloria读书聊情感 | 来源:发表于2018-12-29 23:29 被阅读2次

1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是一个谎言?

前不久,上海一位小男孩的简历刷屏了。

5岁,认识1500个字,会唱百首古诗,每周写3篇英语日记,一年阅读500本英文书,足迹已遍布全国甚至跨出国门,爱好也很高端,喜欢做实验,平时玩的游戏是数独。

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是唯一的做法!

简历一出,即刻引发全员焦虑:苍天,别说我家孩子,我自己都被这5岁孩子鄙视了。

人民日报也紧跟这股起跑线热潮,推出纪录片《起跑线》宣传视频,就“5岁牛娃到底是自然天成还是定制童年”问题,询问家长该给孩子画怎样的起跑线?

视频开头是一个贴着退烧贴的小姑娘,发着烧,流着泪,勤勤恳恳弹钢琴,妈妈在边上大声责备:“大点声”,妈妈对孩子的表现很不满意,指责孩子每天都哭。

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是唯一的做法!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而视频里另外一个小男孩,一边泪流满面,一边表达:“爸爸妈妈高兴了,我就高兴了。”

不过十几秒的视频,看完让人心酸不已。

更让人沉重的是评论:

点赞最高的一个评论是:“你们可别说快乐童年了,童年的快乐不是傻玩,承认有些家长不是对症下药,但是学了就是好。”

与之截然相反的冷门评论是:“孩子的起跑线是家庭气氛和睦,父母恩爱并三观正常,无他。”然而,这条评论底下豁然被人反驳:“说得好,你这个loser。”

大多父母都非常在意起跑线,他们拼尽全力“恨铁不成钢”,逼迫孩子一定要赢在起跑线,生怕一步输,步步输,从此就输了一辈子。可事实真如此么?

知乎上曾有人问: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最大的谎言?

高赞的答案是:这句话不是谎言,只不过用错了对象,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你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眼界品味,决定了你的孩子从哪里开始跑,往哪里跑,怎么跑。

2

起跑线这事儿,取决于父母

纪录片《出路》,导演用六年的时间,跟踪了三个孩子。

农村孩子马百娟,坐在简陋的教室里读着课本,梦想是有一天去北京上大学。

可后来,她小学辍学,未成年就嫁给自家表哥,每天挺着肚子聊孩子、尿布和丈夫。父亲说:“女孩子迟早是要嫁人的嘛。”

小镇青年徐佳,经历过三次高考,终于考上大学。后来娶妻生子、买车买房,终于挤进中产队伍。他的父母受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发誓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

富家少女袁晗寒,就读于央美附中,那是很多北京人挤破头也不一定能进的好学校,17岁的她却选择退学,开了个小酒吧。再后来出国留学,开公司出任CEO,父母没指望她赚钱,希望她开心就好。

《出路》的导演郑琼说:“我在最开始,给徐佳讲过袁晗寒的生活和选择。徐佳说,他知道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他接受这种不公平,希望在他的努力下,他的下一代能达到袁晗寒的状态。”

这是纪录片告诉我们的,关于起跑线的残酷真相: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确实跑得更远更好,但那起跑线的根本--是父母。

读小学的马百娟也曾眼睛里闪着光,期待着到北京上大学,每个月赚一千元钱,可这个梦被他的爸爸阻断了,他不爱自己的女儿么?当然爱,在他的认知里,女儿嫁给一个父母满意的男人,就是对女儿最好的保护。

徐佳的父母站得比马百娟的父亲更高些,即便家徒四壁也坚持让孩子高考,寒门再难出贵子,但教育总是能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的命运。

这就是起跑线的残酷之处,马百娟追不上徐佳,徐佳追不上袁晗寒。

上海那位牛娃,我们只看到他五岁就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却忽略了他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均公司高管。人人的起跑线都不同,我拼尽全力追寻的人生终点,或许是别人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起跑线。

“条条道路通罗马,我还在艰难跋涉,他却早已出生在罗马。”

这才是父母焦虑的根本原因:与其说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不如说更焦虑自己无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起跑线。

3

父母怎么做才可以给孩子更好的起跑线?

父母望子成龙成凤是很自然的期望,但千万不要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在孩子身上。父母应化焦虑为动力,把力气使在自己身上,父母站得越高孩子才能走得越远。

畅销书作家王潇,曾带着四岁多的女儿参加育儿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

王潇是一位对自己特别“狠”的CEO,把时间管理做到极致,在熟悉的领域获取成功后,又敢于尝试新行业,靠自己的奋斗,她的人生站在了比常人高的程度,但她对女儿的教育却很放松。

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是唯一的做法!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王潇-潇洒姐

有一次,问问因为不会背诵古诗词觉得自己不聪明,难过得哭起来,王潇抱着她安慰:"不是你不聪明,你不会是因为妈妈没有教你。"

王潇的育儿观很自由:"我对问问没有特别的期待,也没有确切的计划。我首先是关注她的天赋,然后因材施教。尊重她的天性吧,我对问问的成长很满意。"

比起女儿是否赢在起跑线,王潇更在意的是自己能否成为孩子最棒的示范:"我特别害怕问问长大以后,我会对她说妈妈因为你放弃了什么,我希望问问看到妈妈做自己,对她来说会是一种特别棒的示范。"

幸福的是,王潇实现了她的愿望。

在回答"你长大后想成为谁"的游戏环节中,问问大声回答:"我长大后想成为妈妈。"

当然,父母做好榜样的同时,也要明白孩子的快乐童年,并不是放任自由不管不问,而是爱孩子如他所是,发现孩子本来的天性,给孩子提供能力范围内最优质的教育环境,帮助孩子长成他自己想长成的模样。

学霸李柘远,18岁时成为耶鲁在福建录取的首位本科生;22岁时入职全球顶尖投资银行;25岁时又考取哈佛商学院。他的母亲是一位大学英文教师,很多人向她取经到底是如何培养出哈佛高材生的?

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是唯一的做法!

她答:"我的教育方式是无为而治,适时引导。我从未刻意定向培养他,但是我会努力引导让孩子拥有健全人格,优良体质,积极的人生态度。"

他们是母子更是朋友,凡事有商有量,互相鼓励;李柘远从小就很有想法也会付诸行动,只要正当合理,有益身心,妈妈都支持。考取耶鲁就是他自己的决定,整个过程都是他自己筹备和执行的,妈妈只负责开足马力,提供财力支持。

李柘远幼时成绩并不突出,但妈妈从未逼迫他一定要赢在起跑线。给予他尊重与自由,人生长途上,李拓远跟着妈妈的步伐,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成长为自己想长成的样子!

杨澜曾说:"对孩子而言,看到父母享受工作,享受人生,见到那么大的世界,带回来那么多有趣的故事,而且能够在孩子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一些指导,这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们都渴望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送到孩子面前,但,把力气使在自己身上,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自然也会效仿父母,去追逐梦想。

首发家长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这是唯一的做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em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