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上每逢开业开工庆典,往往要请人致辞庆贺,还有各种的大会,坐主席者需要致开幕词和闭幕词。这种举动都属于仪式的范围,这些致辞写在纸上面就是所谓仪式的文章。
仪式的文章在写作动机上,和其他文章有不同之点。普通文章大都是主动的。作者有了某一种意思某一种感情,要把它表达出来,抒发出来,才提笔写文章。没有什么意思和感情就不用写文章。仪式的文章多是被动的。你既然处在这个场合中,人家推举你致辞演说,或者参加一个集会,你被推为主席,即使没有什么意思和感情,你也非开口不可,非提起笔来写致辞稿不可。
依通常说法,作文章要“言之有物”。写仪式的文章既然是被动的,就不免要“无中生有”。在经验丰富的人,即使“无中生有”,也可以写成很好的文章,他的一些意思是平时积聚在那里的,只是临时加以组织加以配合罢了,可以做到不露一点儿牵强的痕迹,和主动地作文章并无二致。所以,平时的积聚很重要,没有什么意思积聚在那里,“无中”绝“生”不出“有”来。
仪式的文章如果没有什么意思,好一点的也只是语言文字的游戏,坏一点的简直成为不相干的许多语句的勉强集合,那是最要不得的。但是那样的东西,我们见得并不少。这些大都堆砌一些套语,浮浅空泛,使人感觉那绝不是“由衷之言”,而是从作者的嘴唇边、笔尖上滚下来的,徒然使听众和读者发生厌倦。
意思有了,可是和当时的情境不相称,也不能算作好的仪式文章。譬如,在朋友们举办的一个聚会中致辞,发挥关于民族国家的大道理,在一个寻常人的追悼会中演说,说他的死亡是社会莫大的损失,这就是和当时的情景不相称的例子。听众不喜欢这种浮而不实的言辞,听了就要摇头了。
所以,仪式的文章不是可以随便敷衍的。第一,要有意思。第二,必须切合当时的情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