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批评官员的尺度

批评官员的尺度

作者: 1704项楚 | 来源:发表于2019-05-25 17:14 被阅读0次

      正确的结论,来自多元化的声音,而不是权威的选择。只有让言论出现在思想的市场上,人们才能更好的辨别真伪。

      在美国,言论自由绝对是永不落后的议题,而言论自由也是被规定在美国宪法的第一修正案上,但真正的让这条修正案焕发活力逐渐走入美国人民心中,是通过美国联邦大法官一次又一次的解释这条修正案。

      而《批评官员的尺度》就是通过一个案子来展现美国联邦大法官关于言论自由保护范围的变化以及第一修正案的适用。在美国初期,第一修正案很少真正用于司法实践,对有关言论的法律都是适用州法,而各州大多打击有关反对政府的言论,如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1960年,因为一则内涵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批评性广告,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并申请巨额赔偿。虽然《纽约时报》确实存在一些不实的报道,但陪审团却判《纽约时报》50万的赔偿金,这样的数额在当时足以让《纽约时报》消失在公众眼前。而两审失利后,几乎被各地官员相继提起的索赔逼至绝境的《纽约时报》,奋起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

      虽然在此之前,联邦大法官曾对受保护言论自由的标准做过探讨,如霍姆斯大法官曾确立了只有能带来“明显而即刻的危险”的言论才不受保护,但《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仍然是推动美国言论自由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在这个案件中美国最高法院首度要求去判定,宪法对言论出版自由的保护 是否意味着应当限制一州以诽谤为由,要求批评政府官员者支付赔偿金。最终美国最高法院撤销原判,并确立了全新的保护规则,只有蓄意造假或罔顾真相导致的错误才不受保护。

      这份判决的出炉是美国最高法院九名大法官综合讨论出的结果,而在讨论的过程中九名大法官分成了三派各抒己见,但最终在1964年,大法官们以9票对0票,撤销了下级法院的裁判。判决指出,在美国,参与公共讨论是一项政治义务,“公民履行批评官员的职责,如同官员格尽管理社会之责”,因此,除非媒体蓄意造假或罔顾真相,官员不得提起诽谤诉讼。这一判决,不仅推动了美国新闻界真正担负起监督政府、评判官员的职能,跃升为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权”,甚至仍然影响着当代美国社会。

相关文章

  • 批评官员的尺度

    正确的结论,来自多元化的声音,而不是权威的选择。只有让言论出现在思想的市场上,人们才能更好的辨别真伪。 ...

  • 书评|《批评官员的尺度》

    《批评官员的尺度》其实这个书还有个副标题:《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本书作者出身记者,所以内容很...

  • 批评的尺度

    一旦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公共空间里,就像摆在货架上的商品一样,供人品评。有褒有贬,实属正常。欢迎批评,只要有理有据且方...

  • 批评孩子的尺度

    孩子犯错误了,批评到孩子眼神发生变化之前。过了这个尺度,就起反作用了。怎么把握,是高超的艺术。

  • 读《批评的尺度》

    四天的时间读完了此书,想到了三句话,第一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如因自由故,两者皆可得。 自由是人类毕生的追求...

  •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我读到《批评官员的尺度》第九章-伟大的异议者,美国最高法院布兰佩斯大法官在1927年“惠特尼诉加利福利亚州案”中的...

  • 扛不住热 就别进厨房

    一 柴静在写《批评官员的尺度》读后感的时候,使用一个小故事开的头: 2008年5月,中国青年人正在发起一场ANTI...

  • 跟着大熊老师学管理(4)

    #批评,表扬,必须简短,一分钟刚好# 表扬有尺度,批评有分寸!表扬与批评,作为两种重要的管理手段,经理人必须要驾轻...

  • 《深度影响》相处之道

    今天读到 我们之所以总是处理不好批评的尺度和方式,是因为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权力思维”,觉得被批评的对象要么低我们...

  • 《我不是潘金莲》,我不想为你喊冤

    看了很多篇关于《我不是潘金莲》观感影评,发现大多是批评官僚主义,批评官员不作为,亦或者同情李雪莲的遭遇,为李雪莲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评官员的尺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sz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