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大禹治水,在疏不在堵,所以大禹是禹,而不是鲧。
1.机会成本
明末给事中刘懋上书裁撤驿站,本来是为了防止特权阶层滥用驿站。但是裁撤驿站导致大量驿站员工下岗,西北耕地少下岗人多,同时连年大旱,导致大量赤贫人口。最终驿卒变闯王覆灭大明。
元末,因为贸易大量繁荣导致财富被加速分配,马太效应,多的要更多。因此阶层距离变大,导致大量贫困人口。有个人轮换了多份工作,包括乞丐,化缘僧人等,最终开始广积粮,缓称王。统一江南,北上猎元。
唐末,时关东大旱,加速沉重徭役税收的底层人民更加赤贫。唐朝徭役赋税的严重程度在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一文中可以得到佐证。赤贫导致底层贫困人民,比如私盐犯王仙芝,黄巢等人成为安史之乱后大唐又一根稻草。
阶级分析论中提到过,资产阶级有其斗争的软弱性,无法领导创业走向成功。在社会结构中,任何层次的变更的行动都需要考虑收益和成本的关系,越往上变更带来的增量收益越低,也就是变更风险越大。类似于项目测试验收尾阶段,变更风险一定大于初始需求收集和设计时的变更风险。所以,具体到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项目开发,一定早期更加容易变更。
大量赤贫人口其实都是个人乃至家庭的早期阶段,更加容易穷则思变,毕竟机会成本特别少。谚语有云,人挪活,树挪死。甚至在那场创业中,员工仅有的竟是铁链和枷锁,获得却是无限可能。天之道,在损有余补不足。大量赤贫人口,比如以上朝代的末期,都会形成贫困的氛围,上天也有求变之道。底层的需求以及上层的自然规律都会导致金字塔结构趋于解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