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呼吸之间,生死在念念之间。
上一篇通过《张至顺老道长》语录节选我们了解到打坐的关键是神思不动。可是,如何才能达到神思不动呢?神思不动是什么都不想吗?是像个傻子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一种现在最常用的方法——参话头,解决一下打坐到底“想什么”的问题。
那么正式介绍参话头之前还有三点内容需要略作说明:一、念头的重要性(含修行中的念头)。二、参话头与大慧宗杲禅师。三、虚云老和尚其人。这些是一个桥梁,如此我们才能衔接上“参话头”“起疑情”等相关内容。
1.念头重要吗?
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提到过佛陀夜睹明星开悟时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分别而不能证得。”其实,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内心就被深深震撼了,听所未听,闻所未闻,心中马上生疑“妄想是什么?”“妄想是念头吗?”“念头有那么重要吗?”
诚然,活了这么多年,心思从来没注意过自己的念头。要么就是浑浑噩噩随大流,随着外界的价值体系走,被外物所转,自己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是觉得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得这么做。要么就是看似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里,建立一些小目标,管理着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日复一日,也会努力,但更多的时候还是迷茫。偶尔从睡梦中醒来,不晓得自己在哪儿在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谁,一时的恍惚使人陷入惊怖恐慌当中。慢慢回神儿,你仍会感到时间静止,天地幽静,宇宙渊深,孤独而莫测。
只有在这万籁俱寂,在你甚至不知自己是谁的时候,你才能深刻体会没有“意识”参与的寂静以及夹杂在其中的恐惧。这时往往才让我们意识到人还有“生死”这件事。
写了这么多篇文章,“生死”这个词还是第一次出现。它在此时出现,放在念头这一处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说到底,佛法虽导人向善,但它究竟的意义还是帮助我们从自我妄想编织的虚幻世界中清醒过来。虚幻,可名三界六道轮回,清醒即涅槃如来。你可能会觉得这里多了一些宗教意味,但并非如此。因为,轮回是无处不在的,脱离轮回也并不是快挂掉那个时候的事情,那个时候已经晚了,就像你要考试,已经上考场了看书还有用吗?自我安慰一下算了。考试是对平时功夫的一个检验。涅槃寂静也是如此,我们时时刻刻都处在考验之中,时时刻刻面临是轮回还是涅槃的抉择。
“生死”是时刻跟随我们的,“生死”就在念念之中。大家怎么认识“生死轮回”呢?是不是只把它当成一个宗教概念呢?你有敏感体会到周围世界以及自身存在的轮回吗?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地球是圆的…时间也是圆的,日是24小时的轮回,周是7天的轮回…历史的兴衰是圆的,是周期的循环……股票的k线是圆的,只在三种状态中循环…植物的生命也是圆的,花开花落周而复始……你会说这些太常见了,可是你有想过为什么它存在这样的规律吗?当你看到娇艳的花朵“花开花落”时是否也会联想我们人类和这圆的关系呢?
再看我们自身,你有没有注意并分类过自己烦恼的类型?如果你仔细用心,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是存在思维定式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非常在意的“点”,因此也常常掉进同样的坑。比如,眼前放着两种水果,香蕉和榴莲,爱吃香蕉的你面对选择时一般不会有任何犹豫就会选择香蕉。可以这么说,僵化的思维模式就会导致认知的不断重复和循环,这种循环就是轮回。从前很多悟了道的禅师,他们都是活泼泼的,油滑的没有一点定式,他们脑子里不会有“绝对”这种词汇出现,也很少纠结“对”与“错”,他们时刻在鲜活的生命当下保持着鲜活,怎么都行,所以才有把“木佛”当柴火烧,又逛青楼又喝酒吃肉的事情发生(我们可别学哈,咱们没开悟呢)
由于每个人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人生经历,兴趣爱好……的不同,所以形成了不一样的思维定式。很多人喜欢分优劣,但本质上看“优”与“劣”并没有差别,因为只要你是僵化的,那就是循环,就是轮回。
了解打坐(十一)突破念头有人又会疑惑了,我思维定式怎么了?不行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啊!其实不然,我们进行一些小小的推理:一个陷入思维轮回的人,用网络词语说“你可能会错过全世界。”师父们讲过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人们由于存在视线的局限,因此各说各象,有把细细的尾巴说成是大象的,有把胖胖的身体说成是大象的……。思维定式者便是这摸象的盲人,不能全面的看待事物,就不会有大局观,不可能有成熟的智慧。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就产了立场,又因为缺少全面的智慧因而不能理解别人,进而就会滋生坚固的执著……。这执著就是斗争与对立的因,就是烦恼的因,就是自我束缚的因……。
此外除了思维僵化带来的轮回,念头的散乱以及昏沉也会带来轮回。这又怎么说呢?先看那大海中的波浪,一阵风吹过,浪花便在大海中起起伏伏,可不管怎么起落它都终将归于大海。所以浪花虽有波澜,实则是虚妄不实的。不曾增一分,不曾减一分。我们平日里的念头呢?是不是也总是起起伏伏?是不是也最后消解于无形的“大海”当中呢?这虚妄的念头总是处在不受控制的起起伏伏当中,要么散乱无章法,要么昏沉而迷惘,不加管理的念头一直重复着虚假的“生灭”,重复着散乱与昏沉,这就是轮回。脑袋的不清不楚就带来虚假的情绪反复,再进一步又会形成“不清不楚”这样的思维定式。故而这念头生灭之时正是轮回之时,而轮回之时便是“生死”之因啊!真不可不慎啊!我们现代人提倡管理,管理这个,管理那个,身材要管理,甚至皮肤也要管理,但这个一直跟随我们最重要的念头,与“生死”大事攸关的念头却无人在意,无人管理,这是不是很讽刺呢?
《楞严经》里面说:性觉必明妄为明觉。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由是引起尘劳烦恼。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
我们稍作解析:佛教的创世观不是盘古开天辟地,也不是亚当夏娃吃苹果,而是“一念无明”则六道生,轮回起。一切的关键都在这一念上,“三界唯心,法界唯识”你说念头重不重要呢?一念无明便生妄,可我们凡夫妄想而不自知,又在妄想的世界里分各种是非善恶好坏,大搞特搞二元对立。搞对立就算了,还根据自己的立场分了很多小团体,小帮派,弄朋党,于是我们的世界就越来越乱,大家便在这无明妄想的世界里轮回转圈圈,一会儿哭,一会儿笑……。
这段经文最后提到“起为世界,静成虚空。虚空为同,世界为异。彼无同异真有为法。”就是告诉我们“歇即菩提”,就是告诉我们把自己的念头管理起来,不要胡思乱想啦,不要搞二元对立了啦,只要你能够把“狂心”歇下来,真心就浮现了。
曾听师父们说,人一日夜有十三亿个念头,平均一秒两万个(具体数字忘了,领会精神哈)真的很恐怖,我们能察觉到几个念头呢?你想想一秒两万个,不整理一下内存垃圾太多,卡死了。这些杂乱无章的念头一直处在要么昏沉要么散乱的“生灭”轮回之中,我们的生命、精力以及智慧就在这虚假轮回里被消耗、蒙蔽了。
你果能深刻认识念头,深刻理解念头的重要性,那么修行的大门就已经向你敞开了。否则,热闹半天,还是抓不住重点。附和吆喝,到最后可能仍是稀里糊涂。你了解这念头的重要性就会明白,修行为什么是无处不在的,为什么是一件片刻都不能放松的事情。
了解打坐(十一)突破念头轮回这个“圆圈”的突破是一种纵向的突破,而不是“生”与“死”当中平面的延展。它是立体的,是超脱于二元生死的。而这纵向突破的入手处就在念头上。俗话说的好“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修行也罢,改变命运也罢,突破轮回也罢,钥匙都在我们自己身上。所以敏感的觉知当下的生活吧,这一秒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不会重来,你要么处在受习气习惯支配的轮回之中,要么处在突破轮回清明安定的如如自性之中,只是这两种,不会再有另外的状态了。
打坐禅修的实质就是管理念头,就是对念头“脱离轮回”的一种集中训练。仅此而已。(事实上,一切法门,花样虽多,都是在干这件事)
2.修行中的念头
有了上面对念头的一些剖析,我们就容易知道修行中的念头要达到的状态了。为什么神思不动?是要做呆瓜吗?非也!我们要让拥堵僵化的心回归虚空,要变“轮回”的那种散乱昏沉不自知的念头为专注、清明、绵密,安定那种专一的念头。此时,是一种清清楚楚的状态,是一种安定的状态。怎么理解这种状态呢?我们想一想镜子,它显映万物是不加拣择的,不会因为你长的好看就把你照的更靓丽或帅气。管理念头也是如此,我们是一个大家长,只去“照见”而不分别。如同镜子,不分别却能将万物如实呈现。所以管理念头不可妄加分别,分别就搅浑了一池清水,反而看不清事物的实相了。
3.参话头与大慧宗杲禅师
说完念头的重要性,我们再说说管理念头的方法——参话头。这是现在禅宗中最主流的方法。之前我们说过禅宗“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发展到现在,“五叶剩两叶,留个参话头。”这个方法是宋代的大慧宗杲禅师首先提出的,宗杲禅师看到当时人们的根器普遍变差了,从前祖师们那种寥寥数语就“言下顿悟”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了,又感于人们要么喜欢玩“文字禅”卖弄文词不好好实修,要么就是喜欢一味静定,弄得犹如枯木。禅师表示很闹心,然后提出了“参话头”这个方法。
于是到今天,你去寺院的禅堂,百分之八十门口都是“念佛是谁”,一个话头,用到现在9012年了,大慧宗杲禅师估计也没想到吧。所以只要提到参话头,不能不说大慧宗杲禅师。我们要感谢宗杲禅师啊!等大家明白了参话头这个方法,你会感叹,不愧是祖师,太精辟微妙了。
至此,我们已经说了打坐的实质(念头管理),管理念头的目标(神思不动),管理念头的方法(参话头)修行中的念头(不散乱、不昏沉)下一次我们就引用虚云老和尚的语录节选具体看一看如何参话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