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工作时,我时常有这样的经历。清早到办公室后,我兴致勃勃打开电脑,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天的工作计划。由于新入职的亢奋劲儿仍在,因此,我恨不得将计划精确到每一秒中。列出的条目基本如下:
8:30--9:30,完成xx第一章内容的学习,并完成读书笔记
9:30--10:30,完成昨天xx会议纪要的成稿
10:30--11:30,完成xx代码模块的设计文档
11:30--12:30,完成xx会议安排
13:30--17:00,完成xx代码模块的编写
最初工作的几天,这样的安排似乎是奏效的,我沉迷于这种有节奏的工作状态,对于老员工的忙乱表示不能理解。然而,随着工作逐渐深入,渐渐的开始有一些事情打断我每天的计划。当我花了十分钟时间,刚刚进入到读书的状态中时,领导打来电话,告诉我他需要昨天会议反馈的意见。我便搁下思绪去处理昨天的会议纪要,我用20分钟时间终于将整理的会议纪要成稿发送出去之后,读书的心性已经全部消失了。
在经历过几次这样的打断后,我也进行了调整,每天一来,就将会议纪要整理出来放在那里,然后开始学习。但这时,心里就开始惦记领导什么时候会打电话过来。直到电话打过,邮件发出,这才踏实。而这等待过程中读过的书,完全像熬度时间一样,丝毫没有进入我的头脑里。
至于设计文档,在被打断后,很难再想起刚刚已经构思好的全部细节。只能再重新推敲一边细节,但这恐怕已经不是灵感最初到来时那个可人的版本了。对于这一个小时长度的整段时间被打断,我偶尔还有机会找回一段相应的时间,把这一天中没有完成的一小时补救回来。然而对于留给完成编程的整段时间,我就无法在正常工作时间内,再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把它们挽救回来。
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断后,一种无力感从我的心头涌上来,很快满布我的神经。我的正常作息时间被打乱。我变得急躁,对于不能控制工作节奏表示不能忍受,加班也成了家常便饭。然而,打断是常态,大块的时间似乎只有每天晚上睡觉时的那个刹那才有。而睡眠的时间,已经不能被压缩了。
我的入门师傅在我苦恼的时候,主动跟我谈谈。在得知我烦恼的原因之后,他笑了。
他说,”你的问题,就是你的时间安排太刚性了,柔性的时间安排才能适应真正的工作环境“。
怎么才能柔性安排时间呢?
一、确定工作时间应该做什么
工作,首先要完成有利于公司和团队提高绩效和收入水平的事情。手头负责的直接产品,产品相关的代码,产品相关的设计文档,以及与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交流,这些是直接关系到公司业绩的,因此,应当在工作时间里首先完成。学习知识是一种储备,但并不是工作本身。可能有人认为,学习会为公司带来长远的价值。但是,与长远的价值相比,公司更关注眼下,一名雇员能够带来怎样的价值,从而也能够体现出员工自身的直接价值。如果,确实在完成当前价值工作的基础上,可以选择在工作时间为未来的工作充充电,做一些铺垫。但是,如果出现未来工作准备与当前工作时间冲突的情况时,就必须以完成当前工作为唯一选择。所以,我的工作计划中,出现读书的内容,本来就是不合适的。这件事情更适合业余时间完成。这样就不会产生因时间冲突造成的焦虑。
二、确定每天工作的有效时间
一个成年人,一天能够进入冥想状态的有效工作时间是有限的,能够三、四个小时的话,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水平。人进入冥想状态时,对体力和精力的消耗很大。因此,要主动找寻自己一天中,什么时间更能够集中注意力。把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调整到这些时间点上,并配合适度的休息。同时协调他人尽量配合自己的冥想时间,减少这些关键时间的打扰就可以了。将有效时间分割开,通过一定训练缩短进入冥想状态的时间,就可以有效提升自己核心工作的工作效率。而这也是获得成就感和高绩效的关键。
三、承认打断是一种常态
多数人,都会像我最开始的时候一样,不希望自己的时间节奏被别人打乱。一旦节奏混乱,就会出现烦躁的情绪,从而进一步影响工作的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多数人从心理上没有接受,工作就是会出现经常被打断的情况。如果,我们首先在心里上接受这种状态,那么在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可以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另外,在工作安排时,也做出相应调整,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优质的时间去做。剩下的时间里,可以给心理状态、身体都放松一下,完成打断插入的一些轻松工作。
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调整。我找到的工作的节奏重点,也找到了我每天的生物节奏,在心里上也逐渐接受被打断的事实,把两种节奏协调起来。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知识的储备。不仅使我在工作时显得轻松,而且,居然还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可以放空的时间。心头的无力感和焦虑终于烟消云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