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前需要摒弃的换习惯
1)字不认识,停下来?
阅读间隔会打破你阅读的乐趣和快感。古人有一句话讲“好读书,不求甚解”。这话其实有点道理。先把这本书大略看看,如果你完全不懂,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那你就放下,这本书的知识暂时还不归你,跟你没缘分。如果大概能理解,你就先往下看。看完以后体会一下,你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这时候,假如里边有些字不确切,不明白,你看完以后再去查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在一开始读的时候不要受到小障碍的影响。
2)一边看书,一边玩手机?
点开手机看的那种感觉跟抽烟是一样的——上瘾。比如,你发了一个朋友圈。一看有15个评论。你一定会打开看。打开看过后,又多两个,再打开看。心理学家研究过,这种快感对应的脑部活跃区域,跟抽烟甚至吸毒的大脑区域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需要人为的限制手机,比如,需要看书的时候,把手机扔的远远的,而飞机和高铁上是非常好的阅读场所,因为手机的网络会受限制。
2.带着目的阅读和自由阅读
读书有两种方法,就是带着目的阅读和自由阅读。
1)带着目的阅读
例如,我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了,这时候我就赶紧去把所有与教育孩子有关的书买来读一遍。
带着目的阅读的时候,你就需要了解一本书的框架和脉络。你得知道问题是什么,研究现状是什么,怎么解决问题,这里边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什么,最有力的案例是什么,怎么论证的,最后对对方有什么好处。这就是你自己有要学习的内容的时候的读书方法。
2)自由阅读
这种读书方法是令人享受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沉浸在里边好好读,认真体会,看看这本书有没有冲击到你的心灵,看看你读完后是不是觉得很棒。这种感觉会比带着目的读书更开心,因为它是更高级的一种探寻。
现在的互联网学习方式有一个弊端——得不到意外的惊喜。
所以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开始不要有直奔答案的想法,先积累再精简。目的性太强,就减少了大量的脑力摩擦所带来的意外惊喜。
3.开宗明义: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搞清楚问题是什么。
任何一本书都会有一条主线,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明白一件事:读完了,问自己,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不同的书的主题会出现在不同的位置。有些书是在我们读完以后,从整体出发才能发现它的主题。小说一般都是这样。我们很少看到那种刚读第一句就知道它的目的是什么的小说。
工具类的书不一样,工具类的书一定要尽快让读者知道书的主旨,否则没人愿意花时间在这本书上。这类书的阅读目的不是消遣,不是娱乐,读者是要解决问题的。所以针对这类书,我们首先要在书中找到定义这个问题的句子。
对主题的定义一般放在第一章、第二章,一本书前面的部分多是用来下定义的。
定义了一个主题或概念以后,才能够开始探讨解决方案。所以,再复杂的书,也应该首先看它是怎么定义问题的。
4.熟悉书的写作背景
关于书中的主题,相关领域的人曾经做过哪些讨论,哪些机构曾经做过研究,他们的结论是什么,有些书一定会这样写。有些书是没有背景叙述的,直接就跳到了解决方案上。
一本书的背景知识,能够帮助读者开阔眼界,让人们了解一个理论的前沿研究状态是什么,从而间接地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
5.最有价值的部分:书中提供了哪些解决方案?
一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有哪些解决方案;或者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变化的过程是什么。而工具类的书在这个部分就是寻找解决方案。而在这些解决方案的论证过程当中,需要用到大量的论据。什么是论据?比如统计数字、对比实验、长期跟踪的调查结果、大量的案例。这些都是书中很有价值的内容。
6.画龙点睛,一句话总结价值升华
书的最后一部分,一般来讲,会进行价值升华。什么叫价值升华?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这本书讲这个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最好能够达成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作者希望大家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我们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要学会从书里面提炼出问题,也就是书的使命,同时将它的价值进行升华。
7.图书画线有学问:什么才是精华?
1)当你感觉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时候,一定要记下来
2)当你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要记住它
3)当你感觉某种解释令你很意外的时候
4)当你看出递进关系的时候,这部分很重要,值得记录
5)当你看出转折关系的时候,要留意转折后的内容
6)不同侧面彰显书籍内在价值
7)当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心灵冲击
8)书中的奇闻异事,增添讲书的趣味性
8.讲书前要了解的两大原则
1)以书为剧,别跑偏
讲任何书都尽量不要夹带“私货”,也就是不能延伸特别多自己的东西,因为这样你就背叛了这本书,耽误了听众和读者。
既然选中了一本书,首先你就要尊重它,要以它为核心内容,要遵循图书的结构。
2)讲书是再创作,而不是单纯摘要
讲书的过程一定不是念原稿,也不是删节版原稿。讲书是再创作的过程,是用自己的语言使它通俗化以便于大家理解的过程,所以你可以加入很多创作的东西在里面。
首先要尊重原文,但同时一定要创作,要把它变得更加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9.原文和再创作的比例和尺度
1)原文写的好,把它念出来就好了
如果一段原文不容许出错,要保持科学性,或者一段原文写得很美很有诗意,就可以严格按照原文来念,但要控制比例。这个比例最好不要超过原文的10%。
2)利用故事把一个道理讲清楚
如果你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能更平实地把一个道理讲清楚,那你就讲故事。换句话说就是再创作。但要切记,这种创作一定不能加入个人化的判断性的解释,因为你的判断不是作者的判断。
3)切忌改变书中的观点
明明书里面不是这个观点,解读的时候人为地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想发表这样的见解,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明确说清楚这是你的观点,跟书没关系。或者说你基于这本书,进行了一些个人思考,供大家参考。
4)遵循原书逻辑,有目的性侧重
一般书的写作书遵循一定逻辑的,在整个论述的过程当中,最好按照章节顺序进行。
10.讲书最重要的是构建坡道
1)建坡道的时候,你可以用书中最打动人的一个点入手
2)一上来就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3)从哪里找到坡道?
有些坡道直接从书里来。有些坡道是以生活场景代入的。有些坡道时出其不意的。有些坡道比较难找,就需要制造一些亮点。
4)选取重要章节,陈述整体结构
5)要不要写讲稿或书稿
建议大家锻炼自己不要去写稿子,因为观众也好,听众也好,只要听出来你在背稿子,他立刻就失去了兴致。
所以我们不要被稿子限制住,尽量把思维导图的架构绘制出来。
--摘抄自《读懂一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