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先生离开的第一天,我满心怨念,无力思考,却边悲伤边冷静着处理好了一些后续事情,比如那些为他而作的未完成的诗,又如还存在家里尚未送给他的礼物。我想,如果他和我联系,我必定冷言相向,惟赠“太晚”二字以明志。
Z先生离开的第二天,情绪稍稍平静,脑子生理性本能地运转起来,犹如清晨太阳初升时,天地之间虽仍是一片混沌,却隐隐约约有了些许光芒,我们称之为希望之光,自己点燃,亦为自己而燃。我开始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粗略想通了一些事情,我想,如果有一天他和我联系,我会和他一起坐下喝杯茶,真心感谢他教我懂得的事情。
Z先生离开的第三天,悲伤回潮,自怨自艾,于微博写下一句“我恍恍惚惚期盼着你的回望,哪怕苍白,甚或虚妄。”然而在点发送键的瞬间,脑海中突然闪现的念头将我拉回现实,不禁自问,那真是我之期望吗?期望他虚情假意的安慰?或是怜悯同情的目光?不,当然不,如若生命中有你,我只要一个尊重我的你,一个平等的你。有人说失恋时不要假装开心,那么反之,我有没有假装或者夸大自己的悲伤?我是真的痛不欲生到不在乎尊严吗?还是只是想营造一种受害人的假象?不为表现给别人,而是对自己。我对他真的情真意切到无法自拔吗?还是只是自己的幻想?只是在假装伤春悲秋患别离?扪心自问就觉得自己多少有些虚伪了。我想,如果他再找我,我会将上面的话讲给他听,告诉他,我明白了这些道理。
Z先生离开的第四天,今天,生活回归正常,也能静下来给自己磨杯咖啡慢慢品尝。终于有勇气自我拷问,之前一直在否认他对我的否认(我和他之间倒不存在否定),却不愿、不敢、或就是本能地抵抗而不接受他提出的一些问题,不想认真思考他的话,是不是因为其实是我潜意识在逃避,怕他说得确实都对?是不是大脑在惧怕,怕理性输出与感性反馈相悖?如若如此,分开与变化的结局无非是他比我先看得清,我又何须再假设与他的重逢,毕竟我们最终要面对的,只有自己。昨晚完成了那篇搁浅的、为他而作的文字,匿名发布在和他稍有关联的某个话题下,或许有一天他会看到,或许不会,或许他会想到是我,或许不会,又有什么关系呢?我未能与他善终,也要为自己的这段过往善终,而已。
《圆桌派》有一段话令我感触颇深,大意为:世界上并没有安全的东西,所有坚固都会烟消云散,所以,重点不是寻找安全感,而是如何认知,在这么不安全的世界里面,你只好接受。
再过三个月,我可能会写一篇《在他转身之后,我又想什么》,希望失恋或失意,带给我们的不是自暴自弃,而是自勉自省。
当他转身的时候,我在想什么?沁暖流年公号内容版权归创作团队及参与者本人所有,请任何组织、机构、个人切勿擅自转载或二次修改。
欢迎长按上图二维码或指纹加入我们,尊重每一份信任,相信正能量与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