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赤子之心(下)

作者: 采尺书庐 | 来源:发表于2020-09-03 19:20 被阅读0次

被免官的十年间,老辛闲居江西,写诗填词。

十年后,老辛再度被启用,任职福建。

到了福建,老辛发现福建临海,没有海防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于是,老辛就开始筹备海防,铸造兵甲,修建武库。

投降派眼见老辛又要成气候,吓得赶紧一溜烟儿跑去打小报告。这次说的是老辛“残酷贪婪”,于是老辛又一次赋闲了。

公元1195年,辛弃疾赋闲江西,在铅山建了所新居。

此时的老辛已年过五十,一头的黑发已日渐花白。一日里,老辛披着自己“三千丈”的白发,站在新居的院子里,望远处苍翠的青山。

于是,老辛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和远处的青山一见如故,做起了知己。

老辛觉得,这充满生机的群山煞是好看,让人一看就喜欢。他料想,这青山看他肯定也同他看青山一样,一见便生欢喜。毕竟他同青山“情与貌,略相似”。

这个情景源自于老辛的词《贺新郎》,这首词是老辛为新居中的停云堂题写的。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这是老辛晚年最得意的词作之一。每逢宴饮,老辛都要命人唱这首《贺新郎》。

年过五十,知交零落的老辛,在瓢泉新居与青山为伴。

这首词开篇便言:“甚矣吾衰矣”,看似在感叹年华已老岁月不再,实际上并非如此。

老辛作为用典界的冠军选手,词作之中典故繁多。这一句,也同样是有典故的。

《论语·述梦》中载:“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是孔子感叹天下礼崩乐坏,统治混乱的句子。老辛借此隐晦的表达了南宋朝廷的荒唐无能。

这首词中,有老辛对当下时局的不满,对知交零落的无奈,对目光短浅者的轻蔑,以及一份特属于老辛的书生狂气。诸般种种错杂成篇,便是这首著名的《贺新郎》。

公元1205年,金朝统治根基不稳。

内有金章宗沉迷填词作画无心国事,外有蒙古为患。

值此大好时机,苟安南方多年的宋廷终于决定北伐抗金,年已六十三岁的老辛也因此再度被启用。

英雄纵然迟暮,但依旧是英雄。整整四十三年的等待,在乌烟瘴气的宋廷里摸爬滚打,老辛终于得到了实现理想夙愿的机会。

可是,现实总是那么骨感。

当时北伐的主导者韩侂胄,无才干无担当,满心只有如何为自己赢得功名。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老辛,深知此次北伐胜利无望。四十三年的等待,终究化作了泡影。

任职期间,老辛与韩侂胄意见产生分歧,遂再次被免官。

老辛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中,有意气风发的孙仲谋,有挥斥方遒的刘寄奴,有历史的兵戈声,风吹雨打声,神鸦社鼓声,有舞榭歌台烽火扬州,等等等等。每每读来,都仿佛能让人看到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

英雄们一个接一个地意气风发而来,再在岁月的风化中被历史的风沙淹没。还有那些不是英雄的人物,留给长卷的,则是四散奔逃的背影。老辛借此暗喻此次北伐的结果,多半同样是“仓皇北顾”。

在词的结尾,老辛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虽老未衰,却因谗言而不得重用的不甘与无奈。

老辛早在词中预见了这次北伐的结局。果不其然,公元1206年,宋军正式展开北伐,结果大败而归。

史弥远伪造了宁宗的诏书,派党羽刺杀了韩侂胄,后将其首级恭送金国。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一场大张旗鼓的北伐活动,就这样荒唐地结束了。

这之后的岁月里,英雄是真的老了。

岁月侵蚀着英雄的身体,风霜苍老着英雄的灵魂。

纵使壮志从未从英雄的心中离开过半刻,但苍老的身体和心灵却再也支撑不起英雄的伟大报复了。

美人迟暮英雄老,世间无限遗憾事。

之后几年里,老辛以病为由三次拒绝了朝廷的任命。但朝廷仍不死心,第四次派人前往老辛居所,请求老辛再度任职。

诏书在火速赶往老辛居所途中时,老辛因病去世了。

老辛一生的壮志难酬,最终化为了其临终前高呼数声的“杀贼——”。

那声音发自灵魂深处,声嘶力竭,直冲云霄,令重云激荡,那回响时至今日,仿佛依然能被人听到。

老辛一生英雄本色,千万里路行过后仍初心不改。北伐抗金,收复失地,至死莫忘。

有时候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需要有多强大的精神信念,才能支持他一辈子对一件事执迷不悔,哪怕前进的路上荆棘遍布,也从没想过回头。

叶嘉莹先生曾说:“辛弃疾是用他的生命去写他的诗篇的,他的诗篇就是他生命本质的流露。那么他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跟苏东坡、陶渊明比起来差别在哪儿?”

先生是这样解释的:陶渊明、苏东坡他们都准备了一个“退”,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的一生,有幸、有不幸,有进、有退,有福、有祸、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

人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勇于进,有的人勇于退,而辛弃疾实在是一一个无法“退”的人。

他穷其一生都走在实现理想的路上,从来没有后退过。甚至说,他从来没有停下过。

他是理想报复坚定的践行者,是花草树木忠实的热爱者,是丰富人格魅力拥有者,是行千万里路初心不改者。

他是后人口中的大英雄 是每每惹人热泪盈眶的时代楷模。

但我觉得,或许对于老辛而言,这些他通通不在乎。他所在乎的,可能只有四个字——无愧于心。

但行好事,无愧于心。

只要初心还在,那么一切就都还在。

文字来源:不胜
图片来源:网络
本期责编:王大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辛弃疾的赤子之心(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ipp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