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书,读完都忘了。甚至连内容都忘了。就是水过地皮干那种。
嗯,以后读书不能这样了。我讨厌这样。如果别人问起来自己依旧一无所知。那和没看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比如之前读过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也曾读过《绿皮火车》。可是我真的想不起来里面都在讲的啥,可是又不愿再去重新翻看。昨晚看到朋友圈有人不小心晒出了他的书架,我感觉上面放的《绿皮火车》应该很好看,就想着什么时候看一下。今天在看书时,忽然想到大学时期同学还给我推荐过这本书,看完后我俩还有讨论。但是现在对内容丝毫没有印象。
不动笔墨不读书。老话诚不欺我。
今天在读《云边有个小卖部》后半部分时,讲到了原来外婆王莺莺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内心一阵阵的心疼。后来想到它和《绿皮火车》、《一句顶一万句》是不是有着雷同的点。都是在写自己的家人,最后都很戳心。可以称之为“三胞胎”吗哈哈哈哈。
迷迷糊糊这种读书真的不太好,我现在写着这些也是内心极为不确定《绿皮火车》的内容是不是就是我想的那样。
嗯,以后读完一本书后,或许可以写篇文章。文章必须要有故事的概括,也要有最戳人心的一句摘抄,并说明原因。因为如果没有一个语境,有很多人并不能感受到这句话有什么特别。这样一篇文章还是有点干巴巴的。好像还缺点能丰富它的东西。嗯,也要写这本书写的手法上让我喜欢的点,比如描写风景的文字特别好,或者景与情处理的特别妥当,丝毫不突兀。这样下来似乎还是不够,但好像也不知道缺了些什么。
对了,还可以写,如果让我给别人推荐这本书,我会怎么推荐!
摘抄另算。
这样一篇文章就是:概括+一句摘抄+原因+吸引人的写作手法(这点好像能写很多,好像也写不出来什么,捡重点写吧)+我给本书的推荐语。
总共五小部分。这样还可以吧?
反正带着问题读书终归是要比之前好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