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篇——阅读之后,还有这三点要做,不然你只处在浅层次的阅读。
这三点就是:思考、行动、教会他人。
在这之前我先聊聊我对阅读的看法。
我觉得阅读,不能带着太多的目的性的东西。不能一心想着:我读完这本书,我就一定能改变了;我就一定能做好某件事了。
那……万一,结果并非你想的那样呢?以后的阅读还读不读了?阅读的乐趣在哪呢?
如果每读一本书,你就想你的人生有很大的良性转变的话,那你是有多贪心?
我说这话不是希望大家别坚持阅读,恰恰相反,我希望大家能坚持阅读我才会这么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79662/285847721a4bad92.jpg)
要找到阅读本身的乐趣!
我们都知道,成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阅读难道不是吗?一口吃成胖子的情况不可能发生在阅读上。
所以,我们能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以后的阅读才不会感到焦虑,比如:
“我怎么还是没改变,是不是学的没用啊”
“我怎么老记不住,我真没用”等等
这时候,我们可以大胆的把自己问题以自嘲的方式说出来,因为说出来就表示接纳,只有接纳之后,这些负面声音,才能从你脑子里抹去。
一个人只有接纳了自己的问题、缺点、错误之后,才能够真的做出改变。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你看,先师孔子都有过和我们一样的焦虑:怕知识不够用,怕学了之后还会忘。
不过这种适度的焦虑,能让你更有劲去学更多东西,而不应该只停留在焦虑阶段。
所以,努力去学就行,其余的,交给命运!
言归正传,今天要和大家聊的三点——
一、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通“惘”,迷惘,迷惑,没有收获。
殆:疑惑,危险(含失败。很多事你再怎么琢磨都没用,需要看书)
你看,这句话夫子就指出,学和思,一个都不能少!这足以证明思考的重要性。
而且你思考的时候,大脑其实是痛苦的。然而就是这种不断折磨它,让它痛苦的感觉,更能帮助你记住知识。
所以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二、行动
就是我们平常说的 —— 知行合一
很多事都是这样,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你可能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改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效果……
但这就是沉淀啊!
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段路!
撑过去,就是化茧成蝶!
而且只有在反反复复的身体力行尝试中,你学到的,才能转化为你内在的!
三、教会他人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79662/0717f738585183c9.jpg)
金字塔的上面四层可归纳为“被动学习”,而下面三层可归纳为“主动学习”。
看看阅读,到教给他人差了多少,足足差了百分之八十。
(我现在知道我以前某些科目为什么学不好了,都是被动学习……)
你在教会他人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你自己的一种考验,理解的不精、不深,他人两三个问题就把你难住了,你怎么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所以要在学的知识上,领悟出属于你的知识,在你的身上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才能很轻松的教给他人。
最后送给各位朋友几句话:
一个人只有承认自己的无知,他才可能做出改变,进步。
毁灭你的永远不是无知,而是傲慢。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79662/a8e35275c079a2d7.jpg)
打开樊登读书才知道今天是先师孔子的纪念日。最后,用夫子的话结尾吧!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别把别人的长处归于天赋,这只会给我们不去行动带来理由和借口!)
愿你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阅读的乐趣!
愿你们天天都有无需理由的开心!
晚安好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