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生活的时代,印度的宗教派别只分为两大派,一派为婆罗门,一派为沙门。所谓的沙门,就是指重视苦修,穿破旧的衣服,以乞讨为生的,婆罗门以外的都统称为沙门,并非只是佛教的专称。其他以魔术、符咒等奇幻或者以正统之名却行安逸淫乐的修行称为“邪门外道”。(我们俗语中的邪门歪道就是这么来的)
当时的婆罗门教,主要盛行在印度的西部,而在东部的影响却比较弱,东部以舍卫城为中心正是耆那教和佛教的势力范围;沙门外道在释迦出世的时候就已经很兴盛了,而在这些外道当中当属耆那教影响比较大;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耆那教。
耆那的意思是胜者的意思,耆那教的开山祖师叫做大雄,(不是叮当猫中的野比大雄奥)王族出身;到三十岁的时候,弃富贵出家求道,游行乞食,坚持了十三年,终于在婆罗树下悟道,尊号大雄。(跟佛陀很类似啊,看来那时候流行有钱人出家)布教立规,创立了耆那教;此教戒规有五,不杀生,不偷盗,不打诳语,不淫荡,不留私财产。后来这个教派分裂为两派,一派为净衣派,着白色衣服乞食,一派为天一派(不是污衣派)就是不穿衣服乞食。不喝生水,携帚扫路而行,怕践踏生命致死。
耆那教的教义同样认为,天神人类均要轮回,苦行智慧才为解脱之道;但是还会崇拜神灵。
奥义书上所说,世界的表象是“常”,而其本体是梵,是我,梵我是常的极端体现。世间万物的现象是变化的,是幻象。而耆那教认为,立说不可趋于一端,例如,一个金子做的瓶子,为细小的一个构件,所以从物的角度来说,瓶子是实物,而不是虚的;但是对瓶子自己而言,瓶子是可以变化,所以可以认为是幻象。耆那教认为,世间的实物由生到死,物性变化不可拘执,不可持一边主义。大雄的弟子们立二道七分之说,二道者,一,物自其本体言,则为实道;二,物自其名相言之,则为变道。七分者属于或然主义,认为实物可以从七个方面说:例如前面讲到的金瓶(1)瓶是实,(2)瓶非实,(3)瓶亦实亦非实,(4)瓶不可说,(5)瓶实亦不可说,(6)瓶非实亦不可说;(7)瓶亦实亦非实亦不可说。
耆那教与数论均为二元理论,他们认为定执一边者,则必有误。
耆那教认为:身体不是生命的本源,生命也不是身体的本质。命有两种,一种是轮回命,困于生死,不断的往返相续;一种为解脱命,脱去了躯壳,直接入了涅磐。一旦生命进入了解脱,就会清净独立的存在,则有无边见,无边智,无边喜,无边能。
命随着根数而分为六种:
有一根(皮)者如植物
有两根(皮与舌)如虫。
有三根(皮舌鼻)如蚂蚁。
有四根(皮舌鼻眼)如蜜蜂。
有五根(皮舌鼻眼耳)如野兽。
而人和魔都有另外一个根是心根,凡是有心根者,属于想类,其他为无想类;不论想类和非想类都是有灵魂的,不可轻易伤害。
耆那教认为,解脱之道有三宝:正智、正信、正行,耆那之谛为不落于一边,为正智,正信为要相信耆那教的教理和经典;正行为首要之行为,正行在坚持遵守戒律,发五大誓言:(一)不杀生,(二)不诳语,(三)不偷盗,(四)不淫,(五)不留私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