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个段子。说楼上的邻居问楼下的,说,你好啊,我住你家楼上,我们是同样的户型,我家准备装修了,那请问你家刷墙买了几桶油漆啊?楼下说,13桶。 过了好多天,楼上又问,哎,我买了13桶,但刷完墙之后怎么剩了5桶呢?你是不是记错了?楼下说,没错啊,我家也是剩了5桶啊
这虽然是个段子,但是在工作中,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就是执行任务的人,经常无法理解布置任务的人的完整意图。人家问的是买几桶,而完整意图是在问需要用几桶。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也经常因为会错意而做错事的时候,致使对方不满意,自己很委屈。
如何避免这样的差错呢?
首先认真聆听对方的说话或问题,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或建议,做一个认真安静的聆听者。
其次,当我们等对方说完话时,确认对方的意图。“我不知道是否已经正确理解了你的意思,你希望的是。。。。?”待对方确定后,你就确认了对方的需求,为接下来的行动明确了目标。
如果对方的需求表达不明时,比如有些交流者只讲情绪,不讲需求,此刻我们需要做好两步,一是充分具备同理心,安抚对方的情绪,以情绪对接情绪。
一位同事的妈妈对他说,你们公司怎么总是这么忙,连个喝汤/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要不别干了。 妈妈真的不想他继续上班了吗?
你想想,你妈一个人在家辛辛苦苦熬了三小时的汤。好不容易出锅了。你却跟她说:妈,我要加班回不去了。那她是什么情绪?巨大的失落感啊。这个时候,你对她说了什么?汤什么时候喝不行啊,非得今天喝。完了,失落感加倍。
所以,重要的不是喝汤不喝汤,而是她在表达一种情绪。那这个时候呢,你要去用情绪回应她。“妈,太好了,我专门买了一个保温杯,放在家里什么地方了,太忙了,我必须喝了你的汤才能续命,我马上叫个闪送去回家拿啊。你多盛一点啊,我们同事都想喝你的汤呢。”你看,你妈妈的价值感就被接住了。也可以理解你的工作状态。
二是探索需求。引导对方讲出他真正的需求。
一个妻子对经常加班应酬很晚回家的老公抱怨道:你天天不回家,你眼里还有这个家吗?如果老公听不明白其中的情绪:意气回道:我这么晚回家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吗,你以为我高兴在外面喝酒呀。估计就是一场家庭战争,双方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家庭矛盾加剧。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理解妻子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安抚她的情绪,探索她的需求。“我知道你一个人操持这个家非常不容易,老婆辛苦了。你看这样可以吧,我每周争取两个晚上回家吃饭,推掉不必要的应酬,陪陪你和孩子。我们这个家还需要继续打拚,所以有些应酬也不得不。
很大可能就是妻子破涕为笑,一场家庭战争就轻松的避免了。
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沟通不畅所致,注意以上的细节,很多时候可以避免很多的沟通误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