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曲《千忠戮·惨睹》:
【倾杯玉芙蓉】(曲牌) 建文帝悲愤万分地:
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 历尽了渺渺征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
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 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
雄城壮,看江山无恙, 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
【刷子带芙蓉】二旗牌二车夫唱:
颈血溅干将,尸骸零落,暴露堪伤。又首级纷纷,驱驰枭示他方。
凄凉,叹魂魄空飘天际,叹骸骨谁埋土壤。
堆车辆,看忠臣榜样。枉铮铮自夸鸣凤在朝阳。
【锦芙蓉】冠生唱:
裂肝肠。痛诸夷盈朝丧亡,郊野血汤汤。
嘎哈,好头颅如山车载奔忙,又不是逆朱温清流被祸,早做了暴赢秦儒类遭殃。
添悲怆,叹忠魂飘扬。羞煞我独存一息泣斜阳。
【雁芙蓉】众犯妇唱:
苍苍!呼冤震响,流血泪千行万行。
家抄命丧,赀倾荡,害妻孥徙他乡。
阿呀苦嘎,叹匹妇沟渠抛丧。
阿呀天嘎,真悲怆,纵偷生肮脏,倒不如钢刀骈斩丧云阳。
【小桃映芙蓉】冠生唱:
惨听著哀号莽,惨睹著俘囚状,裙钗何罪遭一网,连抄十族新刑创。
纵然是天灾降,消不得诛屠恁广,恨少个裸衣挝鼓骂渔阳。
【普天芙蓉】众犯官唱:
为邦家,输忠谠。尽臣职成强项,山林隐甘学佯狂,俘囚往誓死翱翔。
空悲壮,负君恩浩荡。拼得个死为厉鬼学睢阳。
【朱奴插芙蓉】冠生唱:
眼见得普天受枉,眼见得忠良尽。……
(合)
弥天怨气冲千丈,张毒焰古来无两。
我言非戇,劝冠裳罢想。倒不如躬耕陇亩卧南阳。
【尾声】冠生唱:
路迢迢心怏怏。何处得稳宿碧梧上,错听了野寺钟鸣误景阳。
故事梗概:
明初,建文帝,用儒臣齐泰和黄子澄之谋,削弱藩王权力。
不料,拥有重兵的燕王,朱棣,大为不满。
他以讨伐齐、黄:“破坏祖训”为理由,借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于北京,一直打到南京,号称“靖难”,实质是把建文帝赶下台,自己即位为永乐皇帝。
凡是建文旧臣,不肯降服者,皆被指为奸党,均遭杀害。
景清被剥皮揎草,齐泰和黄子澄被凌迟处死。方孝孺抗辩不屈,被灭十族。
朱棣,排除异己,心狠手毒,杀人无数,惨不忍睹。
而建文帝,在南京城失守时,听从翰林学士程济的建议,削发为僧,乔装改扮,从地道里遁走。
他先躲到吴江史仲彬家,后逃往襄阳。
后又在程济陪伴下,流落于滇黔、巴蜀间。
直到宣德皇帝继位,大赦天下,建文和程济、史仲彬等才得以回归京师。
剧情介绍:
明初,燕王朱棣(即明成祖),举兵“靖难”,攻破南京,迫使其侄建文帝让位,并大批杀戮朝臣,甚至株连十族。
建文帝和大臣程济,化装为僧、道,流亡湖广、云南等地,备受迫害。
昆曲《惨睹》,为《千忠戮》中最有名的一折。
写的是:朱棣破都南京,建文帝剃度为僧,逃窜在外。
一路上,见被杀群臣,传首四方;以及被牵连的在乡臣子、和宦门妇女,押解进京,种种惨状,不忍目睹,因而悲愤万分。
全出戏,的唱词写得很特别,由八支曲子组成,每曲俱以“阳”字作尾,故昆曲家们,又称其为:“八阳”。并且,长期以来,传唱不衰。
所谓:“家家收拾起”——即指第一支曲首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而言。
“八阳”的曲子,十分慷慨悲壮。头一句:“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破空而来,如果是有好嗓子的冠生,唱起来真是:声如裂帛。
这是昆曲里的名曲,十分流行。“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可想见其盛况……
电视剧《大明风华》——插曲《白云苍狗》,灵感,就来自这段歌词。
注释:
《千忠戮》,昆剧传统剧目。一作《千钟禄》,清传奇,一般认为是李玉所作。现存传抄本共二十五出,已收入《古本戏曲丛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