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读书
群体与舆论——我们的社会力量

群体与舆论——我们的社会力量

作者: WZ楔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22:31 被阅读18次

《丧钟为谁而鸣》中曾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人类的传统生活中,群居的生活形态早已根深蒂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交流中,媒介的不断发展成为社会信息爆炸的催化剂。如果人是个体的生活状态,舆论还可能存在吗?

这个问题显然没有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标准答案。我想,这应该是这本书中所述现象的一个缩影。假使三分之二的人认为舆论脱离了群体便不复存在,并拿出强有力的证词,占据辩论的有利局势,剩下被对方压迫的持相反观点的人,辩论的声音会越来越小。由此成为沉默的螺旋,无时不刻影响着媒介的发展。

书中在讲到“孤立恐惧”时曾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否认人的社会性本质吗?这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一样,假使没有了社会性,会不会不一样。人的社会性促使人们害怕被孤立,愿意被其他人注意和喜爱。也许我们应该认识到,正是这种社会性极大地促进了人类集体生活的成功。但是,其中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才有意识地赞扬独立和成熟的思考,以及对通过自己思考所作出的判断的不容动摇的坚持。

即使在很微小的群体中,也能找到沉默的螺旋的影子。相信学生时代的我们,尤其是小学初中时期,在回答老师的过程中,如果和自己持有相同答案的人很多,在内心里基本坚信了自己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万一再有成绩靠前的同学站在自己这方,那心里更觉得八九不离十了。而不同答案的人,即使自己的才是正确的,也不敢轻易发表意见。这种现象放大了来看,便是个人意见的表明,这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用詹姆斯·麦迪逊的话来说就是,“人们在感到陷于孤立的时候,就完全变得害怕和小心翼翼;而当他在集群中,并且认为在这个群体中许多人和他的想法一致时,他会更有力和更胆大。”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中寻求支持,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会天性”。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的意见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

赞同采取相同行为的人是我们的一大共性。不管是处在学生时代还是走入社会,我们总习惯与那些同我们思维方式较为接近的人一起交往。这也是传统思维上的“志同道合”、“道不同,不相为谋”。文中用康纳德·劳伦斯《匿名群体》中的鱼群的群体行为来讲述采取相同行为的例子。成员之间相互有着某种影响,个体之间有着某种最简单的“共识”的形式,这些使得群集聚合在一起。当有一条鱼感到危险并逃走的时候,他会用同样的情绪感染其他鱼,使他们也感觉到它的恐惧。而在我们人类当中,忧伤的、快乐的情绪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到周围的群体,尤其是那些与你紧密联系的群体。而被孤立的,失去与群集联系的个体就会受到生存威胁,这就更能显示出相同的群体行为的影响力。

所以,群体中舆论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然而这不能说明不存在能改变舆论的可能。在社会群体中,不害怕被孤立的人能够改变舆论。而这一类人,就是持异端论者、先锋者、局外人这些舆论的挑战者。他们对舆论的挑战,有时候需要漫长的岁月,有时候甚至为之付出宝贵的生命。如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挑战,对社会主流思潮的“叛逆”思想,最终让他死在舆论的火场中。哥白尼虽然死了,但是他打开了“日心说”研究的大门,在后来科学的发展被证明他的探索的真实性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这样一位敢于挑战社会舆论的科学家,让世界的发展,扭转了格局。

在读《沉默的螺旋》时,我不得不想到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两本书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群体中沉默的现象做了描述。“中国的传统是一面镜子,外国文化是另一面镜子。还有一面更大的镜子,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沉默的大多数。”在舆论中,沉默的大多数往往处于意识对立的中央,所以媒介的意见有时候不等于公众的意见。沉默的螺旋理论始终强调媒介如何使自己的意见变成公众意见,成为舆论。然而很多时候,公开发表的意见与公众自己的真正意见可能并不是一回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许有面上舆论相当一致,也显得颇为平稳,但潜在着社会意识和信息交流方面的某种危机,并不利于社会长期稳定。优势群体对媒介的把控,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真正体现民意的。着也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给我的很大启发。

而在舆论的传播过程中,又出现了另一种传播工具——刻板成见。刻板成见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集体无意识病态”。显然这样的认知是比较狭隘的。公众舆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思想的结晶过程——从意见变成充满感情的刻板成见。李普曼对这个词的理解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方式。“当文字放在钻板里浇注成固定的形式时,就可以按照意愿,复制任意多份。”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刻板成见的例子有很多,小农经济主导下的安土重迁的思想,科举制影响下的寒窗苦读,甚至这些传统的刻板成见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人的思维。中国人根深蒂固升官发财的思想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仍然可见。当然并不排除陈旧的刻板成见一去不复返的事实。另一方面,好的刻板成见遗留下来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的发展,改善媒体的生态环境。

舆论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们活在信息的世界里,活在媒体的世界里,所以有职责守护它的生态环境。信息的本源就是人类自己,所以除了我们,也没有什么能主宰舆论的发展了。

相关文章

  • 群体与舆论——我们的社会力量

    《丧钟为谁而鸣》中曾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人类的传统生活中,群居的生活形态早已根深蒂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

  • 让公关走远,让事实向前!

    舆论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但是作为一种群体行为,舆论缺乏足够的理性。由于舆论不是个体,无法完成及时有效的自省。这就让舆...

  • 浅谈中国自媒体的现状

    当今社会,自媒体是最火不过的社会群体了,许多社会热点的点燃以及社会舆论的导向,自媒体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同时也制...

  • 《弱传播》读书报告

    在《广告学》和《公关学》中,有一个词贯穿始终,那就是“舆论”。在如今的社会,没有人会忽视舆论的力量,然而舆论是...

  • 算法与社会舆论

    前两天看到一则解读《长津湖》三大缺憾的评论,原公众号分享的西瓜视频上的视频已被封锁,可能是相关利益方作为。我在哔哩...

  • 弱传播读后感

    舆论世界与现实世界适用完全相反的两套规则。 舆论世界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弱者强势。弱势群体在舆论世界中往往能够占据...

  • 随想

    舆论在这个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其力量也越来越强大,这种无行无影的东西,为何在这个社会的力量越来越大? ...

  • 舆论的力量

    舆论力量,作为一种公器它首先是用以制衡公权力的; 如果我们暂时还无法实现这种理想,也千万别急着—— 搞批斗大会,举...

  • 舆论的力量

    舆论是什么?搜狗百科给予这样的解释: 舆论是公民在某时间与地点,对某行为公开表达的内容,基本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

  • 舆论的力量

    最近在玩一款游戏,虽然只是个游戏,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娱乐圈的事情。 游戏的主线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一步步克服艰难险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群体与舆论——我们的社会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juh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