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的人生地图,应该至少由三种关系来定位。第一种是与自己的关系;第二种是与他人的关系;第三种是与世界的关系。
1.与自己的关系
西方心理学上讲,我是我的观察者。
很多人不幸福,生活充满了抱怨;
很多人不自信,对自己充满了指责;
很多人觉得生活很苦,却又不愿意改变,本质上认为自己不能不行,只能是这个样子。
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自我关系的不融洽。
以前的我就总爱挑自己的毛病。
现状不如意的时候,觉得和自己想要的生活相去甚远的时候,甚至感觉到挫败和无望的时候。
仔细分析下来,惨不忍睹:拖延,时间管理能力差,拧不清重点,光说不做,计划从来停留在纸上,也没有一技之长。
细数了自己的缺点,好像,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看不到丝毫可以完成的蛛丝马迹。
后来我学着与自己和解。
我明白了,除了我自己,没有人会无条件的爱我。
如果你自己都挑剔自己,世界上还有谁能够让你觉得安全?觉得有归属?
一个母亲可以嫌弃自己买的衣服不好看,却不会嫌弃自己的儿女。
尽管在别人的眼中他缺点再多,再平凡,他对自己孩子的爱不会减少一分。
母爱之所以伟大,在于它可以无条件地包容孩子的优点和缺点,一如既往地爱他。
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就应该是这样。
无条件地接纳自己好的不好的,优点缺点真实的自己。
同时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完善自我。相信你是可以通过学习变得更好,拥有更好的未来和人生。
2.与他人的关系
与他人的关系,涉及到了工作之间同事的关系,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生活邻里间的关系。
一个不会处理与他人关系的人,最直接的体现是,亲子关系会出现问题。
我们怎样在与他人的相处之中,既尊重又保有人格的独立,融洽又不失原则,既为对方着想又不委屈自己。
既明白自己要什么,适度地获得,又明白别人要什么适度地给予。
这是一门复杂的学问,除了学习,还要用实践去领悟。
3.与世界的关系
在这一点上,我受爱因斯坦,受费曼,受达芬奇以及苏轼他们的影响很大。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生活,对自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并且会探究到底。
他们是追求纯粹求知乐趣的一类人。
现代人的生活,大多被圈定了。工作和生活构成的生存压力,似乎让人们无暇关注眼前之外的世界。
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却似乎从来没有好好看过一次日出,欣赏过一次日落。
每天接触各种资讯,却似乎很少有人去证实,去探求背后的逻辑和因果。
共情的反义词不是无情,是麻木。
早上醒来的时候,或者一个人独坐的时候,你是否会突然惊觉原来此刻的自己面无表情?心仿佛被抽成了真空般,全然被隔绝起来。
偶尔察觉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忍不住毛骨悚然。
人们看似拥有了更多,但我们对存在,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却似乎已经削弱到十分危险的境地。
我总会时不时想起那本《有限与无限的游戏》,告诉自己要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选择无限游戏的玩法,享受传奇化的人生。
我会惊叹达芬奇天才般的求知欲和创造才能;会在读到费曼的种种趣事忍不住莞尔一笑;看到苏轼被贬海南也可以研究烤生蚝的时候,心里生出无尽的欢喜。
旁观者也可以成为参与者。
对世界常怀好奇,生命也会因着这份感受变得层次丰富,隽永。
而处理好这三种关系构筑的人生地图,向内是丰盈的,向外是广阔的,生命是圆融的,人生是幸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