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松水,乍一听很难想到说的是啥,不过若知道了答案,心里也就了然了。动笔之前,特地查了一下这个省的资料,补了我旅行之前欠下的攻略。
写游记,那就从最近的一次开始,若是从最早的写起,到后面,这些最近的记忆也就只剩下重点了。回想起来,感觉我的旅行也算得上是一个“壮举”,当然,也少不了家里的支持和肯定;高中毕业之后的一次“阴差阳错”,让我开启了独自出游这个新世界的大门:西安-兰州,北京,滨州,合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再加上这次的北国之行。一个人出去玩,会有好多好多特别的感受,有着一个人的前所未有自由体验,也会偶尔有着只能意会的负责情感。这些压抑了很久的东西,应该就会在这个系列的故事里,的某个部分,某句话里,一点一点的溢出来了。
寒假出游,国内可选的地方基本只有两个方向,南下避寒,和北上挨冻。避寒之处有很多,大家趋之若鹜的海南岛:海风,阳光,沙滩,热带的季风气候,这那还有冬天的样子;其他的很多地方,春城昆明,桂林山水,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然而北上,基本就只会有一个选择--东北三省。明知可能会输给这严寒,不过避而不战终究不是男子作风。那就往北去吧,再多往北走一点,去看看那冬天偏爱的地方吧。
出发那天很冷,早上的天津,尤其家门口两个高楼中间的过道,那风险些直接把我打退回去,那还有什么体验更冷的心情,我是很喜欢冷的,却很怕热,尤其北方的天气冷起来,呼吸一口,寒风直接冲进每一个肺泡,就像夏天一口冰可乐的感觉,不像天津的夏天,炎热加上湿气,黏黏糊糊的不爽快。那种冷,冷的很干净,空气的味道也是,就像清泉一样纯。
经过时间,经济等多方面考虑,我是乘飞机去东北的,天津滨海飞长春龙嘉。
出机场大门的那一刻,一下子我就愣住了,约莫数十秒,我才慢慢开始活动了一下手脚,怎么,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冷,到龙嘉正好是正午,当初选这趟航班,就有考虑到温度问题,正午怎么样都会好一点的。翻出手机,十五度,负的。才让我略有安心,不知道是人类对低温的敏感度低一些,还是因为我比较胖。一开始就没打算在长春多做停留,这儿没有太多能吸引我的地方,既然来到了吉林省,那就得去吉林看看,才能知道吉林的省会为什么是长春的。
龙嘉机场有相应的火车站,高铁就像城市里的公交,把长春和吉林连成一个整体,大有“朝发白帝,暮至江陵”的风采,机场大巴固然也方便,不过……我晕车啊~
但在车程短的情况下,高铁便有一个弊端:它太快了,快到还来不及让窗外的风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就已经到吉林了。
我通常会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落脚,走出火车站,看了看地图,两公里多一点,就步行去酒店好了。看到吉林站,莫名才有了一种我已经在东北了的感觉,它的建筑风格并没什么特别,轮廓有几分天津西站的感觉,问题出在配色上,略微的砖红色加上大片的……米黄?就像一座宫殿端坐着,背后倚着蓝天,很蓝的天。我不太会描述颜色,偏暖色的两种色彩排列在一起,我却好像看到了真正的寒冷,联想到了那座风格迥异的在莫斯科的严寒中安坐的克里姆林宫,对的,相似的配色,相似的寒冷。再深深的吸一口气,感受肺中充溢的冰冷,大口的长呼出来,心中就一丝压抑都没有了,只让人觉得想大喊一声,在紧接着喝一口寒风。难怪东北人性情豪爽,苦寒之地多出豪杰,便是如此了。
顺着天津街走下去,街道并不宽,年关刚过,又很少有店铺开门。路上行人不多,大都捂得严严实实,全副武装只剩眼睛,大概像我这样,大开着羽绒服拉链走在冷风中,随着围巾乱飞的人,怕是豪爽如东北人也不会觉得这样的行为很是牛气,大概只会觉得傻,没准热心的还会上来调侃一句,大兄弟,这脑子冻的坏菜了啊。
可我不管,既然还受得住冷,那就在这个地方多走走,这个地方,适合心中积郁的人,大步的逆风而行。
走到最后,我脑中只有一个念头……我……该买副厚手套了……
########
每天几个字拼到现在才拼出来这篇,本来有几句话想放到后面来说,结果忘记了,那就忘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