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基本信息】
《笑傲江湖》是中国现代作家金庸创作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1967年开始创作并连载于《明报》,1969年完成。这部小说通过叙述华山派大弟子令狐冲的江湖经历,反映了武林各派争霸夺权的历程。作品没有设置时代背景,“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折射出中国人独特的政治斗争状态,同时也表露出对斗争的哀叹,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波谲云诡,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可感。
【人物介绍】
仪琳人物简介
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人物,恒山派的女弟子,师父是定逸师太。父亲是不戒和尚,母亲是恒山派的敲钟老婆婆。后收田伯光为「弟子」。
她天真无邪,纯洁善良。起初被采花大盗田伯光掳去,令狐冲的舍命相救,让仪琳心生感激,并爱上令狐冲。她又全然不懂得掩饰,就像一杯透明的水……
【仪琳的外貌描写】
一、众人眼中的仪琳
1. 仪琳初出场:
【作品原文】
门帘掀处,众人眼睛陡然一亮,一个小尼姑悄步走进花厅,但见她清秀绝俗,容色照人,实是一个绝丽的美人。她还只十六七岁年纪,身形婀娜,虽裹在一袭宽大缁衣之中,仍掩不住窃窕娉婷之态。她走到定逸身前,盈盈拜倒,叫道:“师父……”两字一出口,突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赏读分析】
金庸对人物的外貌描写颇具层次感与立体感。
起句先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门帘掀处,众人眼睛陡然一亮”,陡然一亮,是仪琳小师父留给众人的初印象,也是整体描写,符合我们的视觉规律。“悄步”的动作描写,给人留下安静的印象。
“清秀绝俗,容色照人,实是一个绝丽的美人。”此处仍是对人物的整体概括性描写,却比上文的“眼前一亮”更进一步,突出了她那“清秀绝俗”的独特美,这也正符合仪琳出家人的身份特征,“容色照人”一词正与上文的“眼前一亮”相呼应。
“她还只十六七岁年纪,身形婀娜,虽裹在一袭宽大缁衣之中,仍掩不住窃窕娉婷之态。”
这句话,更进一步,对人物的年龄、身姿形态、衣着进行了刻画,为读者刻画出一个清丽绝俗的出家小师父的形象。“一袭宽大缁衣”与上文的“清秀绝俗”相呼应,凸显出仪琳的出家人身份特征同时,也衬托出仪琳小师父的“身材婀娜,窃窕娉婷”。
2. 仪琳第二处外貌描写:
【作品原文】
仪琳哭道:“师父,弟子这一次……这一次,险些儿不能再见着你老人家了。”她说话的声音十分娇媚,两只纤纤小手抓住了定逸的衣袖,白得犹如透明一般。人人心中不禁都想:“这样一个美女,怎么去做了尼姑?”
【赏读分析】
“两只纤纤小手抓住了定逸的衣袖,白得犹如透明一般。”此处又是细节的刻画,通过“纤纤、白”这样的手部形态与颜色的细节描写,暗示了小师父未经世事,娇弱、纯净的人物特征。
“人人心中不禁都想:这样一个美女,怎么去做了尼姑?”此处属于侧面描写”,“人人都想”表现出她的美,不是某个人独特的感受,而是普遍性的,是所有人都有此感受,也进一步烘托了仪琳小师父的美貌。“怎么去做了尼姑”,也让人对仪琳的身份产生疑问与兴趣,同时显现出小师父仪琳实在惹人怜爱。
我们平时写作时,不妨也学习这种由整体到局部,由轮廓到细节的描写手法,描写前后照应,渐次深入,通过精准的词语,对人物的年龄、肖像、衣着等进行细节刻画,营造出动人的画面感,使笔下之人生动可感,如入目前,以此达到外貌描写凸显人物心理、性格的目的。
3. 第三处描写:
【作品原文】
仪琳睁着清亮明澈的双眼,脸上露出诧异的神色,说道:“令狐师兄?他……他……”突然垂下泪来,呜咽道:“他……他已经死了!”
【赏读分析】
“清亮明澈的双眼”,前文写到了仪琳师父的清秀绝俗的容颜及身形,此处又将镜头定格到仪琳的一双眼眸,为什么这样写?因为表达的需要,此处仪琳动情而泣,要描写哭泣,必然离不开眼睛,而通过“清亮明澈”一词,一方面再次让人感受到仪琳的单纯、不谙世事,另一方面与“诧异神色”“垂下泪来”形成对比,让读者不由注意力更为集中,关心着仪琳与令狐冲的处境。
【作品原文】
众人听她说得诚恳,又是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都对她心生好感。一个黑须书生一直在旁静听,一言不发,此时插口说道:“小师父既这般立誓,自是谁也信得过的。”
【赏读分析】
此处的一个楚楚动人,并非单一词语“楚楚动人”,而是结合前文诸多的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铺垫,让人感到仪琳此刻的容貌尤为让人怜爱,对她的经历产生同情与怜惜之情。
【作品原文】
众人目光都射向仪琳脸上,但见她秀色照人,恰似明珠美玉,纯净无瑕,连余沧海也想:“看来这小尼姑不会说谎。”花厅上寂静无声,只候仪琳开口说话。
【赏读分析】
此处的“秀色照人、明珠美玉、纯净无暇”仍是通过众人之目光映照出来的。一方面与前文的外貌描写相呼应,再次凸显仪琳容貌之清秀,心底之纯净;另一方面与当时的情节描写巧妙结合,所谓相由心生,仪琳那一刻容貌神态,让在场所有人都相信她的话就如她的人那样纯净,绝无半点虚妄之词。
二、曲非烟眼中的仪琳:
【作品原文】
仪琳不禁愕然,退了一步。曲非烟也顺势放脱了她手,笑道:“做尼姑有什么好?鱼虾鸡鸭不能吃,牛肉、羊肉也不能吃。姊姊,你生得这般美貌,剃了光头便大大减色,倘若留起一头乌油油的长发,那才叫好看呢。”
【赏读分析】
此处属于侧面描写,从鬼怪精灵的女孩曲非烟角度来写少女仪琳那般的容貌。曲非烟眼中的仪琳,十分美貌,但因剃了光头却大大减少秀丽之色,她认为仪琳若有一头秀丽乌黑的长发才更动人。此处通过曲非烟的语言,一方面再次凸显仪琳的出家人的身份特征,另外通过“倘若留起一头乌油油的长发,那才叫好看呢”曲折地表达出仪琳的美,也由此引发读者的联想,这样美貌的仪琳有秀发的样子又是如何呢?
【作品原文】
曲非烟侧过了头,仔细端详仪琳的脸,其时雨势稍歇,乌云推开,淡淡的月光从云中斜射下来,在她脸上朦朦胧胧地铺了一层银光,更增秀丽之气。曲非烟叹了口气,幽幽地道:“姊姊,你真美,怪不得人家这么想念你呢。”
【赏读分析】
前文大多数是在刘正风家厅堂之上,众人眼中的仪琳,而此处是月光下、少女曲非烟眼中的仪琳。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对象眼中的仪琳又是怎样?“乌云推开,淡淡的月光从云中斜射下来,在她脸上朦朦胧胧地铺了一层银光,更增秀丽之气。”此处描写,让仪琳更添了一份朦胧清秀、柔和圣洁之美。
三、镜中的仪琳
【作品原文】
仪琳心中突地一跳,抬起头来,眼前出现了一张秀丽清雅的脸蛋,娇羞腼腆,又带着三分尴尬,三分诧异,正是自己映在镜中的容颜。
【作品赏析】
人物的描写,是为人物的形象塑造而服务的。每一处的描写,当融入当时的情境中,具有它特别的价值。此处的仪琳随着曲非烟进入“群玉院”。少女仪琳,自幼在白云庵出家,寺院殿堂肃穆,面对的是师父们一张张严肃的面容和一个个玉雕泥塑的佛菩萨像。她未曾见识过红尘的样子,此刻却看到华丽的戏水鸳鸯被,梳妆镜台和绣花拖鞋等,自然十分羞涩尴尬,所以才有了“娇羞腼腆,三分尴尬,三分诧异”的容貌,此处的外貌描写进一步突出了仪琳的秀丽容颜,纯净娇羞。
四、令狐冲眼中的仪琳
【作品原文】
令狐冲见到她一双大眼,清澄明澈,犹如两泓清泉,一张俏脸在月光下秀丽绝俗,更没半分人间烟火气,想起那日为了逃避青城派的追击,她在衡山城中将自己抱出来,自己也曾这般怔怔地凝视过她,突然间心底升起一股柔情,心想:“这高坡之上,伏得有强仇大敌想要害她。我便性命不在,也要保护她平安周全。”
【赏读分析】
漂亮女子,最打动人的往往是那双眼眸。令狐冲眼中的仪琳,又有着怎样的一双眼睛呢?前文中曾写过她“清亮明澈的双眼”,此处是对她的眼睛的进一步刻画,“一双大眼,清澄明澈,犹如两泓清泉”,凸显仪琳小师父的楚楚动人的模样。“一张俏脸在月光下秀丽绝俗,更没半分人间烟火气”,这份绝俗的美,对人有着异样的吸引力,让人感觉尤为圣洁、纯净。
综上所述,作者对仪琳的外貌描写所运用的技巧有:
1. 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相结合
2. 特征显示
3. 逐步显现
4. 虚实结合
5. 着色点染
6. 夸张渲染
7. 服饰烘托
8. 多人印象
作者对仪琳的每一处外貌描写,语言都简洁明快,寥寥数笔,但语言运用之精准、人物形象刻画之生动实在令人叹服。外貌描写由整体过渡到局部,前后勾连,步步深入,与当时的情境融为一体,富于画面感与立体感,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