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母亲的三片落叶》

作者: 茉莉花微开 | 来源:发表于2024-08-31 22:30 被阅读0次

《母亲的三片落叶》,是蒋蓝老师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在母亲生命最后时光的陪伴与互相温暖。我反复读了好几遍,内心依然波澜起伏,被感动着。

为什么文章如此打动人心?我想,最大的理由,是它的真诚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全篇没有华丽的辞藻,多注重于细节的描写。

开篇是说,得知“我”要回家了,母亲很开心。就在“我”回家的路上,她打电话问了好几次到哪了,并且不停地发出笑声。

我以为,这时候,“母亲”应该早就倚门翘首盼望了。但等“我”到达时,门依然是倒锁着的,母亲转了好久的钥匙,才把门打开。

才十多天未见,母亲似乎又老了一些。曾经是排球运动员的她,如今是那么瘦弱、矮小。看到这里,未免让人感到有些心酸。

但作者接下来的描写,更让人心中不是滋味。他说,母亲独自坐在那看电视,她居然不知道今天是年三十,更不知道要准备一些食物,桌上也是空空的。虽然母亲没有到达老年痴呆的程度,但很显然,她的大脑反应也是越来越迟钝了。

生命总是无可避免的要走向衰老,但真看到这一幕就降临在我们亲人的身上时,总有一些内心堵得难受的感觉。这样的场景,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看着周围的亲人老去却无能为力,内心被撕扯得厉害。

虽说作者辛辛苦苦的做了些菜,但年迈的母亲也吃不了多少。她喝了一碗鸡汤就很开心,不但是因为鸡汤好喝,更因为它是儿子亲手做的。看儿子吃,一定比自己吃更香甜。

年三十扫墓,是当地的风俗,他们也要去公墓祭拜一下逝去的父亲。虽然母亲害怕自己走不上去,但在儿子的鼓励下,她还是去了。

这里又有些关于衰老的描写很揪心。因为爬坡,“母亲大口喘气,鼻腔里的那只昆虫发出的声音更为响亮了,几乎是在鸣叫,有翅膀扑打树叶的声音,也有羽翅撕裂的声音,有昆虫把鸣叫器干脆倒翻出来的那种无蔽的声音。”让人不忍卒读。

这其中,遇到的穿银灰色套装的女人,颇有些蒙太奇手法。我在想,这大段的描写,是想要暗喻些什么吗?或许,散文里面也需要制造一些冲突,正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吧。

第二节《广场上的刺桐与蓝花楹》,以回忆居多。18年前,作者因为工作忙碌,不得不把才几个月大的女儿托付给年迈的父母。有一回,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回老家的小广场时,正看到父母带着女儿学步,为了不至于勒到年幼的女儿,父母还细心地用软毛巾结成绳子。这种隔代的爱,总是如此细腻。

转眼,女儿长大了,父亲作了古,母亲也老了。生命的传承,令人欣慰;生命的衰老,让人无奈;生命的别离,使人不舍。彼此陪伴的日子很短暂,却足以用一生来回忆。

就在这次相聚后的大年初四,母亲不行了,她说的最后一句清醒的话是:“天黑了,我要休息了”。刹那间,我们的泪也奔涌而出。

蒋蓝老师说,文章中一定要有一两句属于自己的、别人造不出来的句子。我觉得“我写的过去都是风雨的字迹,一不小心就碎在窗户上,散成了灯火阑珊的回忆”就是。它表达了一种无言的伤痛,是极力节制后的悲伤。

相关文章

  • 母亲的落叶

    秋啊 几片叶子就是 母亲的声音 洮河 不止一篇讲的是关于 冰与母亲 过去的日子 挥动的扫帚 在树林 堆起的一座座 ...

  • 读《落叶贴》

    读《落叶贴》 唐星河 冷风接到秋季的命令 说是要攻占那些 尚在苟延残喘的林木 它随即举起凛冽的刀子 调兵遣...

  • 落叶读秋

    一片叶知秋,一地叶读秋。 未红先离树,可否为谁留? 别过有别因,缘尽无缘由。 秋来也秋去,梦中或邂逅。

  • 读@独秀一栀的《母亲》

    读《母亲》 独秀一栀的《母亲》

  • 不再留恋枝头的落叶

    在一个梧桐落叶纷飞的下午,在小县城读高中的琬子背着沉重的书包赶着去搭车。虽然站台离家不过一公里远,但母亲依然坚持要...

  • 落叶无痕

    谁言落叶无痕 落叶也想留在母亲身边 是秋天到了 那是不得不离开的季节 谁说树不挽留 母亲的养分 它已汲取了几百上千...

  • 读母亲

    在我印象中,母亲一直是一个很粗糙的女子。无论是长相还是性情,完全就是一棵和乡土混合在一起的无名小草。 她能绣花,而...

  • 读《母亲》

    这本书是世界经典文学名著,是俄国文坛上一位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原名列克谢。 马克西姆维奇。 彼什克夫(高尔基...

  • 父爱山一样含蓄而深沉

    一个人的午后,踩着满地黄金落叶,漫步在落叶缤纷的银杏树下,静观空中炫舞的落叶犹如跟母亲来个最后的告别。 扇形的银杏...

  • 百善孝为先

    母亲在时 让她享福 母亲走后 让她归土 落叶归根 找到所属 切忌切忌 盯着遗嘱 放声痛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母亲的三片落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aq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