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483952/e9d0cf9ccf363030.jpg)
此前划拉过一篇《民间语文里那些不咋雅致的“二”系列词语》,本篇算是点补充吧。
在老家一带(晋南)的方言里,“二”是个极为活跃,词性飘忽的词。除了你我都熟悉的数词意义外,还作形容词使用,如说某人很“二”,太“二”了,那意思是太傻,过于离谱,违背常规。
而至于作为词缀或词根,组成一个新的使用率更高的形容词(或具备很强的形容词性质),那就更是“二”的长项了。如:
二逼、二价、二货、二流子、二百五、二郎腿、二花脸、二狗、二婚、二爷、二愣子、二蛋、二球、二锅头、二进宫、二手货、二道贩子、二毛子、二傻子、二郎、二把手、二人转、二丑、二话(不说)、二心、二混子、二赖子、二疙瘩、二鬼子(抗日战争的汉奸)、二大爷、不二、不二法门、店小二、二百五、三下五除二、三心二意、二婚头、二愣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二三其德、二心、忠贞不二、二赖子、二扯子、二把刀、二不溜子、二虎子、二马虎、二杆子、二女子(女里女气的男子)、二小子(言行颇男子化的女子)、二混子、不二法门、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二二乎乎、二不愣·········
后来发现,不仅在本地方言里,在其他方言里,即便在普通话里,“二”都有前述性质,只个别词语山有细微差别而已。
概括之:二,汉语常用字 ,读作èr,最早见于甲骨文 ,其本义为由混沌分出的天、地两极,后引申为一加一的和、排列顺序中第二位的、不专一的、有异心的(二心、二三其德(也作“二三其操”))、不忠诚的(誓死不二、二想)、胡来的(二话不说)等意思。
为何“二”在汉语里有如此多的贬义呢?应该说与传统文化里“长子长孙”观念有关系。皇帝的长子乃皇长子,常规情形下就是未来的皇帝,而其它皇子又不太甘心,于是捣点乱,遂为敌对。民间呢,从第二个孩子开始,其诞生给家族和夫妻所带来的欣喜都远不如老大,如有谚语道:“大憨二精三奸猾”。憨者,忠厚也。如此来来去去,涵盖了除大以外全部的“二”就成了麻烦制造者,进而演化恁多的“二”词语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9483952/e0734edf0b651aa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