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因为工作的事情比较烦心,儿子来找我说话,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放下自己去回应他,而是和他说“妈妈这会比较焦躁,需要解决点事情,你先去找爸爸”,他安静地走开了,给我留下了空间和时间。
事后想想,我无限感慨:曾经隐藏情绪强迫自己微笑面对孩子,反而让他更加担心,这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竟如此轻松。
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妈妈不是超人,也会有情绪,也会焦躁,也会有想要哭泣的时候,可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小时候由于姐弟几个都上学,家庭条件不是很好,虽然我能清楚地看到爸爸妈妈的艰辛,但是他们从来不会和我们说生活的苦,所以等到我做妈妈时,我也不会主动和孩子说我的情绪和生活,我只会围绕着他的情绪和需求来安排自己。
现在我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婆婆和我的爸妈一样,都是为孩子操碎心而无限放低自己的人。饭桌上,她吃剩菜,把刚炒的菜留给我们,说是“你们吃,我吃啥都行”;秋衣裤破了,缝缝再穿,说是“不想给你麻烦,怎么都行”;有时会试我放在鞋架的鞋,说“等旧了我可以穿”。
说句找打的话,看婆婆这样我觉得心里非常沉重,甚至有点暴躁,觉得自己无能,不能照顾好他们,让她在最基本的吃穿上都“斤斤计较”,所以我倒了剩菜,立马出去给她买了两身秋衣裤和鞋子。
我不觉得这么无私的爱是美德,甚至有时候我觉得是一种绑架,把我放在了道德洼地,而且我还无力还口。
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才会更好地爱别人。
无限地放低自己,是无法让爱变得明快的。
【1】“自私”的妈妈,会更好地给予爱
妈妈这个称呼,一直都是“付出”的代名词,为孩子付出,为家庭付出,无限放低自己。付出的爱没有反哺,自己一直空杯,还要给孩子续杯,那么爱将无以为续。
自私一点,适当地爱自己,照顾孩子之后,给自己一点空间,适当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和爱美之心,别把自己搞得苦兮兮,毕竟妈妈阳光,孩子才会活泼豁达。
【2】“自私”的妈妈,教会孩子关注内心
妈妈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关注自己内心,那么孩子也会有样学样,懂得更好地与自己相处。
而且让孩子知道大人也会有情绪、有需求,会提高他的同理心,从而提高情商,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3】妈妈“自私”一点,家庭更和谐
妈妈是家庭环境融洽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完全无私的妈妈会把家庭照顾的非常好,但家庭中会只看得到其他成员,没有妈妈的存在感,这种位置的不平等会让家庭关系向不协调的一端倾斜。
而“自私”点的妈妈,会在照顾他人的时候给自己留下空间和时间,会关注自己的需求并表达出来,这种平等相处的模式才会让家庭更加和谐。
所以,从今天开始,不因孩子舍弃没有必要舍弃的东西,不用道德绑架孩子,不因自己的舍弃给孩子压力,学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并与孩子聊自己的七七八八,做他们阳光的、可以愉快谈心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