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为了出发而出发

作者: 林欣依666 | 来源:发表于2018-09-15 22:45 被阅读71次
    不要为了出发而出发

    不要为了出发而出发

    文/悠然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纪伯伦的这句名言被陈虻当作教条,经常拿来教育他的手下。

    这句话也经常被我挂在嘴边。

    最近看到一些事,突然对这句话有了另一种引申,“无论你想走多远,不要为了出发而出发。”

    01.

    昨晚读了某公众号的一篇文章,读完心理掠过一丝莫名的失落感。

    文章的起承转合、逻辑结构,到“解决”读者的痛点(方法论),看得出作者花了很多时间。

    热点事件切入,转向观点 ,引导读者情绪代入……一步一步,读到第三部分的时候,果断放弃继续阅读,因为发现“又是套路”!

    下午在某新闻号,读到一篇文章。文章从快递小哥在电梯睡着切入,讲述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人的不容易。

    起初是以浏览新闻报道的心态阅读的,但读到第三部分的时候,隐隐感觉这是一篇新媒体文章。因为文章节奏递进的很好,我压着心里的疑问一口气读完了文章。

    盈盈泪目中爬到页眉寻找答案,果然,这篇文章视觉志出品!

    昨天,拾遗的一篇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章写的是朴树。按常理说,拾遗的新媒体文章也是套路文,但是在阅读中,明明知道是套路,却从心甘情愿读到欲罢不能。

    02.

    前些天和朋友闲聊,聊到了金华讹人老人被起诉的新闻。老人没有被电瓶车撞,却在电瓶车司机去扶他后讹上了他。

    经过调查,警方还了电瓶车司机清白。电瓶车司机把老人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1元钱精神损失费。

    朋友说,老人年纪一大把却道德败坏。她认为这样的情况赔偿1元太便宜老人了,这种行为应该重罚,要不然会有更多的人重蹈覆辙。朋友的观点很具有代表性。

    很多人解读一件事情,习惯站在“我”的角度去分析,而事情的本质是什么,触发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于他们来说不重要,或者说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他们想要表达的,只是那一闪念要表达的,根本没有深入思考,只是为了表达而表达。

    03.

    而同样是讹人事件,我们来看看白岩松的解读。

    《白说》原文摘录:

    摔倒的老人为什么讹诈救他的人?

    因为大部分老人没有医疗保险,他摔倒在地不能动弹的时候,最大的痛苦还不是来自肉体—中国的父母心疼孩子啊,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孩子要给自己掏钱治伤,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他扛不住—在这之前他可能行了一辈子的善,但是这一瞬间都不存在了,他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扶他起来的人。

    如果中国的老人都有医疗、养老保险,还会发生这么多起讹诈事件吗?

    因此,涉及道德的问题,不应追问人们“有没有道德”,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社会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否进步到了让人们“可以展现道德”的时候。

    ……

    同样的问题,白岩松的解读比我们的解读是不是有深度?

    白岩松的思考是深入问题后,对事件本质的剖析,这种剖析,是有逻辑地去寻找因果关系。

    而我们却习惯拿着“道德”的标签,随意乱贴,随意表达,随意站队。这种随意,是思考上的懒惰,根本原因是不知道为什么表达而表达。

    04.

    视觉志和拾遗的文章,有着一贯的风格。读他们的文章,明知是套路,却被套得心甘情愿。

    有人说,真正的好文章,不怕套路,也不局限于套路。它们是凭知识面的宽度、积累的厚度、文字的深度去触动读者思考的。而不是把素材强扭在一起 ,然后还非得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

    非得告诉你一个什么道理的文章,纵然道理再对,剖析的深度不够,道理只是道理,素材只是素材,想要触动读者很难。

    现在很多公众文章,就是一味地强扭一个道理给你。读这样的文章,第一次看,马马虎虎能接受,看多了,如同鸡肋——被套路久了,自然就麻木了。

    同样是讹人的事件,读者都明白,白岩松的表达会触动人思考。而很多人泛泛地去引述道德,或者善良,又或者某一种态度去行文,这种抓小节,以小搏大的初衷固然没有错。但是,这种习惯久了,会让我们迷失在事物表象。久而久之就会忽略事物的本质——忘记表达的真正意义,变成为了表达而表达了。

    现在很多公众号的文章都是有“套路症”。我们想要写出自己的风格,还得学会深度思考。不要急着为了表达而表达,要尽量明白一件事情的因果。

    05.

    特别喜欢柴静的那句话“认识有多深,了解有多深,呈现才会有多深”。这个认识和了解,就是厚积,没有厚积哪来薄发!

    靠技巧?靠套路?水袖功夫最终是唬不住人的。

    写作是一条漫长的路,千万不要表达而表达,为了出发而出发。

    写不出来的时候,那就好好做积累吧。

    道德是体制的折射,体制健全,道德会有流动性,体制残缺,更多出现的是人的本性。

    人有本性,这是自然,如何用体制去引导人性的善,这才是真正的善。

    人本善恶同体 关键是,除了自身因素,更多的是体制问题。

    我们也会有恶的一面,这种恶往往出现在缺少约束的环境中。所以,人性是需要体制去引导的,这才是解决问题根本的办法。

    不要过度去渲染善,要让体制去引导,让恶的少一点发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为了出发而出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ktx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