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奇葩说的一个辩题,但我更愿意把它当成一个问题来讨论和想象。在想象前,先补充一下知识的定义:知识是指信息的拥有,或快速定位信息的能力。
假如全人类一秒知识共享,我们是否可以认识所有人的知识量保持在一致的程度。意味着对记忆力的需求大大降低,书的重要性也被严重缩小。
假如我们不需要书就能获得大量的知识,那又有谁会去看书呢。已经拥有了普遍的知识,毫无疑问个人思维的灵活性、人际交往能力、身体素质(武力值)等等与获得知识无关的能力将成为区分人们阶级的重点。那么是否意味着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努力将一文不值?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去发现未知,也许会有人因为兴趣和理想而去发掘更多的知识。可当坐享其成的人越来越多,比如一个人有了新的发现或发明,意味着新的知识,那下一秒全人类都知道了,意味着没有了专利,也许也不会有人知道是谁开辟了它。以前科学家或发现者至少能因为研究留名,而现在他或者她还是那样藉藉无名。我不知道其他人会怎么想,我能想到的就是极大的不公平,我在实验室夜以继日测数据得来的成果,你在床上打游戏就获得了实验数据和成果。那我获得了什么,得到的知识是我努力得来的,但所有人都不知道是我,我连微末的成就感都没有。
假如知识共享了,越来越重视的是利用知识创造财富,也许价值观不同,但假如你一直是无意义的付出你会坚持吗?每个人都想享受啊,也不排除真的有人思想格外高尚。但像我这样庸俗的人怕也不少,我们只能看到利用大量知识谋取财富的能力。真的满地都是“六便士”,有人选择看“月亮”,但周围的人都记不住看“月亮”的人的时候,他就只剩月光了。
知识都共享了,是否教知识和学知识都没必要了,应试教育也要改变,学者也没有了什么特别,我们都“博览群书”了。我们本来通过看书和读书至少能让我们与他人形成差距,但现在我们靠的是利用知识的能力,靠的是动手实践能力,靠的是天资,靠的是身体,靠的是机会。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学习基础数学、基础物理,基础化学等等。知识共享之后,这些本就弱势的基础学科发展就更为艰难,发展它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基础学科的发展已经很缓慢,但我们很多知识基本上都是立足于它们之上,我们能够记得那些为人类拓展知识的人。但共享后,人们可以说很难知道是谁在做贡献,是谁为知识打地基,我们开始了忽略。
知识共享是很好,但共享之后呢。知识的更新与前进是否能够那么理想化?谁来拓宽知识的宽度与长度呢,即使你可能不会被历史记住?知识的普遍一致,难道不是对某些人最大的不公平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