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的问题都有很多,但是,知乎就在那里
逐渐,就像今天一样,百度都需要在百度内搜索再打开
那么,购物卖货,就像几年前热闹的集市,我们喜欢的是那种感觉
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这么辛苦
上面这条分割线只是我太无聊了
pinn从来没有正式的发过一次文章,因为实在觉得干货太少,湿货拿不出手,每晚每晚的坐在电脑前,抓着头发问自己,为什么写不出来。
也不是今天才明白,但是这个道理就是 :你需要不断的训练,哪怕是写作,也是不断训练的结果。
收集了将近上百个所谓自媒体的公众号,每次拿起来读,有些畅快但是什么也没说,有些生硬,甚至语句的毛病挺多,但是道理是对的。那么问题就来了,精力这么有限,谁看得过来?
听说罗辑思维的融资和估值,内心里不禁也起了一丝波澜,所谓『内容经济』、『社群经济』这些好听的词儿为什么都是别人想出来的呢 ?但是翻翻知乎,多从对立面思考事情的立与不立,大多道理还是想的明白的,但是能够追溯到源头,并且坚持把一个事做成概念,做成理论的人太少了,所以成功的人就少 。
『内容经济』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断创造内容,这些内容的受众聚集起来,就可以形成固定某种群体的经济效应,这是一种『偶像』效应,我们都知道罗辑思维的内容肯定不是一个人创造出来的,只不过『出台表演』的就是这个人而已。况且,内容多了,漏洞开始多起来,不注重逻辑性和严谨性,终归是一档娱乐节目。不表。
说到所从业的电商,想起来这两年的行业状况,内心里也是各种冷汗,如果不仔细冷静,恐怕你会为这个行业的翻天覆地所汗颜,可能一夜之间你的价值就归零了,知识归零。
这种感觉是一种边缘危险,它能让你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甚至开始变的更加谦虚(也可以说是没自信),但是它也是你不断成长的一种动力。你们会在哪里学习这些东西,交流你的想法?
派代?朋友圈?淘宝论坛?这些地方固然是一种途径,并且它们自身就是在解决一些需求,不妨分一下类来,如果你想学习所谓的『干货』,派代貌似是一个不错的地方。但是如果想要整理自己的思路,把自己的『干货』整理出来,还是得依靠单一的文档工具,word,ppt或者脑图,或者其它。
我们对信息的渴求已经超越了我们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一次发太多会不会阅读太累
每次看长文的时候,我也是感觉挺累的,因为好像越来越没有耐心去阅读,那么不仅反思一个问题:自媒体靠什么活?靠可能连文字都没看完的读者的赞,靠噱头标题的分享,靠...贱卖广告也是不错的办法了,毕竟现在我们已经把它列为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风动,就是一阵行业风,把一款手机发布7次的做法,营销至死的今天,你也不能说它没有活路,只能说接受与否全在消费者自己的选择。
心动不动,还是看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