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守岁由来是相传,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晚上都要出来作祟。凶猛无比的“年”生性嗜肉,从飞禽走兽到活人,都是其吞噬的对象。为了对付“年”,人们逐渐摸索出其生活规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年”便会趁着夜色,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肆虐一次,等到鸡鸣破晓之时即返回山林中。于是,人们把这一夜视为恐怖的“年关”,想出种种招数来对付“年”,比如守岁、燃放鞭炮、给孩子“压祟钱”等,以驱鬼辟邪。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吃完晚饭,熄火净灶,把猪圈牛栏全部拴牢,宅院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熬夜守岁,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直至新年黎明的到来。守岁,渐渐成为人们过年春节守岁习俗。(网络借用)
过年守夜,是一个习惯,或是一个习俗吧。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这个习俗了,现在的守岁,都是以春节晚会为标准了,春节晚会成了好多家庭的守岁习俗了。所以我感觉现在的年味不足了,就是一个一家人团聚的大聚会。所以我在第一部分的归程里面我说到“一整年的奔波,不是为了过年回家的汇报,而是为了过年这几天的名正言顺的假期里面,能够和老爸老妈,或者和老爸或老妈的团聚,这才是过年的本意吧。”
我们小时候不这样。
小时候家境贫穷,不是我总这么说,而是那时候不只是我家,整个社会都是贫瘠的,物质高度匮乏,直到八三年改革开放,一直到上个世纪末,物质大发展,才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物质结构。
守夜的一系列流程我整不太懂,但是就是凌乱的,想起什么说什么了。
放鞭炮是程序之一,那时候买不起很多鞭炮,我家还属于能够买得起鞭炮的,一般买一圈或是两圈二踢脚,什么是圈,就是一百个二踢脚困成一捆,一个圆形,所以称之为圈吧,还有就是买几挂鞭,有一千到一万响的,那时候大概都是买的三千响的吧。
因为孩子多,哥四个,所以每次老爸买回来的时候,都是直接分配到个人头上,平均主义,每个人二十五个或是好一点的年份五十个,我指的是二踢脚,而鞭是不分的,一般都是年三十的时候放一挂,年初一的时候放一挂,年头好的时候,正月十五放一挂。
我们分好的二踢脚,就要自己负责收存了,二踢脚最好是放在室外,低温保存最好,不怕冻,所有我们就都“偷偷”放到自己认为最安全的地方。柴堆底下了,仓房的箱子后侧了,甚至有次干脆放到马圈的墙缝里面,反正经常乌龙,你要去存放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躺着一堆二踢脚了。
等到过年的时候,小时候的过年就是从年三十开始,虽然年味更早一些,比如我说过的杀猪,就是年的最早的开始,然后是蒸粘豆包,贮存起来,等到了腊月二十八或是二十九的时候,开始贴年画,一般都是晚上贴年画,年画一贴,一改黑乎乎的墙面色彩或是旧年画的惨败,年的新意扑面而来。
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家固定是吃面条,一年到头很少能吃面的,所以面条就是美味了,等到老妈做面条的时候,我们被喊起来去放鞭炮,一般早上就是放几个二踢脚的,都是自己自觉的去拿自己的去放,因为每个人都不多,所以一般都是放四五个就行了,感觉根本不过瘾。中午饭前也是要放的,都是妈妈在喊“开饭了马上,去放几个炮仗。”,我们就乐颠颠的去了。
早上吃完饭,老妈是要开始准备午餐了,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而我们,一般是要去祭奠的,就是到各个山头的祖坟或是亲戚的坟上烧纸祭拜,等到了十点左右,又开始聚集起来,贴春联和挂钱。
中午一般是四个菜吧,然后有白米饭,一年固定的就是三十中午才有的白米饭,但是有面包的,记得后来就是越来越丰富了,所以中午吃饭后,晚上的饭就是对付一口,然后就是等待十二点吃饺子了,现在所谓的年夜饭吧,那时候就是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吃顿饺子而已,但是晚饭的点,炮仗还是要放的,随意而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守夜的火盆点起来,一直的稀稀落落的炮仗声音不断的。
那时候没有电视的,拎着灯笼四处乱窜,藏猫猫,看别人打牌,看人家下棋,看人家包饺子就是我们小孩子的所有时间了,当然,不定时会回来放几个炮仗,不知道是用来驱赶年的,但是就是时不时的放几个,看到空中暗夜中火光四射,空旷中震耳欲聋,那就是最大的乐趣了。
等到了十一点左右,孩子们都回到自己的家中,开始准备燃放鞭炮了。
首先是点篝火,一般都是大一点的孩子,在晚上六七点钟的时候,把院子清扫干净,然后拿一个火盆,就是原来农村用来取暖的火盆,那时候冬天寒冷,也不能一直烧炕,所以就用一个铸铁盆,直径三十公分左右,深度十五公分左右吧,里面用稻草沫或是锯末子烧透,放在炕上,然后用来烤火,或是给老人点烟用吧(这个我是见过谁点烟的)。火盆放在院子里面最空旷的地方,上面放一些松树针,干枯的松树针,我们这里都是用来引火的,然后在上面放一些干树枝,边上有些备用的,需要燃烧半个小时左右的量的。
说到火盆,等大一些的时候,那时候有了几个侄子,我回去就是带着几个孩子,到山上采一些松树针和松树塔,然后在树林里折一些干树枝,除了晚上篝火用的外,我们下午回来的时候,要提前点燃篝火,在火盆里面放一些土豆,烧土豆,用炭火烧出来的土豆,格外清香,有种沁人心脾的气味,后来有几年成了保留节目了,直到过年不在回到农村去。
等到老妈开始准备煮饺子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起忙活起来,各司其职的。
老爸帮忙给老妈烧火,然后开始祭奠,我不懂,但是能够有个大概意思,就是老爸会到各个门口啊,灶台啊,窗台有没有不记得了,倒一点饺子汤,烧点纸,而我们哥几个开始把自己储存的炮仗都拿出来,当然要留一些整个春节放的,然后开始把药捻扒出来,因为每个炮仗的外面都是用一层纸糊着呢,老大要把那挂最长的鞭准备好,用一个长长的挂在挑起来,老妈一下饺子的时候,我们开始点燃篝火,等到院子里面灯火通明的时候,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炮仗出来,围着火盆自己选自己的地方,前面立一块砖头,把炮仗靠着砖头,然后用燃尽未尽的树枝开始放炮,炮声此起彼伏,老大点炮的时候,我们一般是去堵住自己的耳朵,但是有忍不住自己又去点炮,反正就是总想自己去点,经常就是哆哆嗦嗦的还没等点着的时候,有炮仗升空,吓得赶紧缩头回来,然后又去点炮,热热闹闹的十五到三十分钟,等篝火渐渐熄灭,只有灰烬的时候,开始点鞭,也是老妈的指令,因为饺子已经出锅,满满的摆了一桌的时候,噼噼啪啪鞭声过后,一家人开始吃饺子,等到饺子结束,几个孩子给老爸老妈磕头拜年。
收拾结束的时候,哥几个开始打牌,一直到天亮去拜年。
这就是守夜,记忆中年味十足的守夜。
年(守夜) 年(守夜) 年(守夜) 年(守夜) 年(守夜) 年(守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