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印象

作者: 淡泊早秋天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17:00 被阅读14次

    去年十二月去的京都。

    从机场坐巴士过去,遇到堵车,稍稍晚了些,到京都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着大雨。虽然是冬天,倒也不太冷,撑伞去罗森买饭团吃,是那种外面带一层脆脆海苔、中间包梅干或鱼肉的简单饭团,配热茶很好吃。遇到会说中文的日本店员,聊了下从哪里来、对京都的印象以及正在下的雨。

    住的酒店在居民区。晚上真是安静,躺在床上能听到雨淅沥淅沥一直在下,偶尔有救护车经过发出呜哇呜哇的声音。第一个晚上居然也睡得很好。早上起来,天已经放晴,天空是那种天真质朴的蓝,飘着一团团的白云。如果不是空气清冷,会误以为是夏季台风天上海的天空。

    京都印象

    1,岚山

    后来在岚山遭遇冰雹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走在天龙寺的石子路上,以为脚边蹦着的是不小心踢起的白色小石子,直到后来越来越大、越来越密的小冰雹打在脸上、手背上,裸露在外面的皮肤被打得微微刺痛,才觉察是下冰雹了。真是奇妙的体验。

    跟着冰雹的还有密密的游客——想必天龙寺在各种攻略出现的频率应该是高的,到处是说上海话、普通话、韩语、各式西语的游客。本堂挤满了人,禅意什么的自然没法体会。只觉得冷,从脱掉鞋子的脚一直到没有包裹围巾的脖子、到脸、到没戴帽子的脑袋,整个人被寒冷包住,躲都没地方躲。

    从天龙寺出来,还没走到商店街,忽然下起大雨,近似瓢泼。在湿漉漉的屋檐下坐很久,在不同商店喝了海带汤、吃了烤年糕、和果子、汉堡,点完一杯茶的时候雨终于停了。

    太阳渐渐出来,站在渡月桥上看桂川的水又猛又急,呼啸而去,奔向不可知的远方。站在桥的这头,可以看到左侧和正前方都挂着一道清晰的彩虹。这是夏天阵雨天才有的景象,看得略微恍惚。

    桥的对面就是回市区的车站,坐电车回去几站路而已。河源町行人熙攘,天已放晴,之前的冰雹和暴雨似乎是另一个世界发生的事。

    2,永观堂

    京都印象

    早上起床就发现在下雪。天阴沉沉的,雪像一揪揪的棉花团往下飘,远山已经发白。坐公交车一颠一颠到南禅寺的时候雪才慢慢停了,阳光从云丛里出来,照在寺庙的建筑上,那些白烟就从屋顶袅袅升起,不停不歇。

    南禅寺寺门紧闭,游人聚在水路阁拍照,挤挤挨挨。跟着一对拿红伞的老年夫妇顺着小路走,过了桥就是永观堂。进了永观堂忽然万物俱寂。

    永观堂的一切都是好的。

    奇怪的是,如今回想起来,除了陡陡的木楼梯,竟没法回忆起各处景色。除了安静。当时当下天地万物,只剩自己和脚底踩的木地板。

    3,伏见稻荷社

    伏见稻荷社附近有龙猫的家。而伏见稻荷社的游客都集中在山脚。

    如果沿着阶梯一直往上爬,穿过一片又一片的橙色鸟居一直爬到山顶,游客会越来越少,渐渐就见不到什么人了。

    在一个木屋小卖店买汽水喝,再下山,却走错了路。橙色的鸟居不见了,出现了一片片已经褪色的鸟居,然后是一片民宅。窄窄的坡道,歪歪扭扭的木质日式房子,无处不在的猫们坐在巷子口闭目养神,欧巴桑提着一篮菜弯着腰爬坡回家。那一刻的人间烟火让人忘记是在旅途。

    4,醍醐山

    京都印象

    去醍醐山是为了醍醐寺,去醍醐寺是为了寺庙内的佛像。

    然而几乎花了整天的时间在山上。

    由下醍醐进入醍醐寺境内,再由下醍醐进入上醍醐。地图上短短的一段距离,往返用了近五小时。醍醐寺的山路,仍是旧旧的砂石路,没有阶梯。沿途几乎没有游人,巍峨大树静立,间或听到溪水声,阳光透过树林洒下来,心里越来越静。爬到山顶,偶遇一位日本老妇人,后来跟随她取了泉水来喝。据说醍醐寺本因一汪味比醍醐的山泉而建,不知是不是喝的这个泉。

    一年后,因为好奇陈凯歌的新电影,看了《沙门空海》,而醍醐寺正是空海的再传弟子圣宝所建。这真是奇妙的缘分。

    下山之后只剩少少时间拜观佛像。佛像在珍宝馆静立,跟同年七月份在上博看到时一模一样。

    这是第二次来京都,这几年旅行对我来说更像换一个城市生活,并不着急看风景、找好吃的食物。在陌生的地方,做安静的观察者,四处走走,间或留下些念想或触动内心的瞬间,陪伴今后平凡又漫长的岁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京都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gj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