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故事最初是一个朋友闲暇时说给我听的的,后来我在《子不语》中也有看到,只不过《子不语》中叙述的不尽详尽,连年代也没有,朋友口述的倒是比较完整。
明朝万历年间,崇文门外有个神木厂大街,是宫廷存放木料之所,崇文门自明正统四年建成以来就是舟车客商往来的枢纽之地,清朝时期发展成为假花生产的集散地,叫花市,北京人习惯叫花儿市,当然这是后话。
神木厂大街有一对张姓父女,平日里以制作假花维持生计,前年张家父亲染上风寒,加之积劳成疾,就一病不起,这家人贫苦,请不起好郎中,张家女儿一面操持着假花生意,一面照顾着父亲,是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可是父亲却没见个好转。
旧历三月末的时候,也就是孟夏前几天,周围邻里有一个老妇人沿街召集妇人去丫髻山去给泰山娘娘碧霞元君上香。
中国民间素有“北元君、南妈祖”这种讲法,说的是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和南方的妈祖一样是个普度众生、舍己为人的仙人。有一种说法说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也有说是泰山山神的原始崇拜发展而来,难辨真伪。
明清以来,碧霞元君在民间香火鼎盛,在四月十八日也就是传说中碧霞元君的生日,各地碧霞元君庙宇均会举办盛大的庙会,丫髻山也一样,庙会期间皇帝也会派中官来替皇帝进行祭祀。
话回张家女儿,听老妇人介绍后,便问道:给娘娘上香能治好我爹的病么?
老妇人回答到:诚心祈祷,灵应如响。
张家女儿问到:从这儿去娘娘庙远么?
老妇人回答:有百余里呢。
张家女儿有问到:一里是多长?
老妇人回答:一里约莫二百五十步。说罢便离开了。
这天夜里,照顾父亲睡下之后,张家女儿便拿上一炷香,在自己院子里计步走了起来,每百步一叩首,心里默念因为小女要照顾父亲不能进山奉香,企盼娘娘大恩大德,为我父治病。小半个月,每晚如是。
就像现在的新年拜神一样,头一个奉香的被视作最为吉利也最为虔诚,想来也是最容易实现所求之事,所以时不时能看到寺庙的头香卖到三百多万的新闻,那时候也一样,以鸡鸣开始上的香为头香,因为头香最为尊贵,大多都是由宫中之人所得。
那年也是一样,宫中派了个张姓的太监上山奉香,可是那天打开殿门一看,已经有一炷香插在香炉里了,张太监马上找来庙主,责问这是怎么回事,庙主也是满头雾水,昨晚锁门前明明没有香,早上也未曾开过殿门。
好在张中官为人和善,便吩咐庙主今天就这样了,明天一定要把好门,不要再被人抢了头香。
第二天,天刚四更,鸡还没打鸣,张中官同庙主打开殿门,居然发现香炉中还是点着香,炉前伏着一个女子,庙主惊讶出声,女子便没了踪迹。
张中官寻思着,碧霞元君在前,不会有鬼怪从中作崇,事必有因。便叫上庙主,到山门之外,拿着女子的形貌向早来朝拜的百姓询问,一位老妇人听了许久,出声到:这是我邻居的张家女儿。向张中官详说了张家的情况。
听老妇人语罢,中官感叹到:有此孝女,神灵感念。
待奉香完毕,便策马到了神木厂大街找到张家,认了张家女儿为义女,并时常周济张家,张家父亲的病情也日渐好转,不多久就痊愈了。因为张中官的照顾,张家家境也渐趋温饱,后来张家娘子嫁了大兴张姓的一个富商。
朋友讲到这儿,我禁不住问到,这种神灵相助的事情有可能么?
朋友问我是否知道二十四孝图的故事么?我说不甚详细,他便说了《埋儿奉母》的故事:
大抵就是晋代朝有个叫郭巨的富人,原本家道殷实,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无论怎么看,孝女的故事总比埋儿奉母可爱得多吧。朋友如是说道。
后来才知道泰山娘娘民间也有称泰山奶奶的,应该是娘娘行善时候多化作老妇人模样吧,而且娘娘正式受封据称是在宋真宗时期,受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大抵晋朝的事情,娘娘管不到。
网友评论